第534部分(3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鑽到空子。

方方面面都在變,在天津衛能輻射到的北直隸一帶,重工商輕農的風氣逐漸散佈開來,原本江南的商人來到北方覺得做生意很容易,賺錢也很容易,因為北邊的人對商業並不是太懂,有很多的空子可以鑽,只有山西那邊的商人不好打交道,但現在不同了,大家做生意的腦筋一下子活了起來,不像是從前那麼好佔便宜了,當然,商機也比從前多了好多。

從上到下,都開始琢磨著如何賺錢,京師和北直隸各府第一次在年景好的時候也出現了拋荒,很多地主僱傭不到短工和長工做活,很多人乾脆開設商鋪作坊,讓自家的佃戶進去做工,開始有人從河南和山東的貧苦地方招募僱農耕種……

鞭法實行之後,許多要繳納實物和付出勞力的賦稅和徭役都變成了要給出現銀,現在一條鞭法雖然被套上害民勞民的名目取消,但該給的銀子還是要給,小農甚至是中小地主為了繳納賦稅,都要把自己田裡出產的東西賣掉,進城出城要被關卡勒索收錢,買賣過程中還要被商人盤剝,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地主破產,有許多小農失去了土地。

外地出現的這個情況,在北直隸卻沒有,因為大家取得銀子很容易,因為工商興盛,銀錢豐富,種地的人在不斷減少,繳納賦稅卻沒什麼耽擱。

結果北直隸和山西周圍各省的中小地主以及農戶因為一條鞭法破產破家,他們本來很容易成為流民,成為顛覆政權的禍根,可卻因為北直隸的工商繁盛,農業人口不足,被吸收了很多,這也是莫名的大明之福。

這個變化是一方面,文武區別也有變化,自太祖朱元璋開國,成祖朱棣北伐之後,大明就談不上有什麼武功,英宗的土木堡之敗以及從那時到後面的一系列失敗,大明對外一直是採取著守禦政策,而且內陸一直還算是太平。

這樣的結果就是邊軍兇險不思進取,內陸太平不思警備,軍將豢養家丁為私兵,對待屬下其餘兵丁如同奴隸。

這樣內外皆爛的狀態,誰人也不會去當兵吃糧,說出來都是恥辱,更不要提不會有什麼好的功名出身,也就是在嘉靖年抗倭的時候略微有些改變。

現如今不同了,在外人看來,王通那顯赫地位怎麼得來的,還不是靠著一次次顯赫的軍功打下來的,都說是文貴武賤,可朝廷中那些大佬,在野的那些名望,甚至還有宮裡宮外的那些皇親國戚,平日裡叫喚蹦達的歡,等大軍過來,刀都還沒抽出來,一個個都是老實了。

聽說那次大朝會,王通領兵根本就沒有殺人,不少言官都嚇得尿褲子了,一個屁都沒敢放,這等對比,誰還說什麼文貴武賤。

又有一樁,如今萬歲爺被文官們觸犯得罪的太多,所以對武將頗為親近,當年那虎威武館出身的一干少年,現在混得最差的也是個守備,將來可都是總兵、副將的前程,他們一干人發達了,還不把文臣們壓得死死,現在從軍當兵,沒準就能趕上這波好處。

而且如今的草原上和海上不同以往,原本以為好像是虎狼一般的韃子也就是這麼回事,現在草原上是漢家騎兵的天下,草原上漢人少,商戶們招人都是開高價錢,要是肯去護衛隊賣命,那更是有得賺,能趕上個燒殺搶掠的,還會發財。

許多京師勳貴子弟,還沒有變成只會吟風弄月,逛窯子玩相公的廢物的那等人,都有了去草原上見識見識的心思。

現在各處邊鎮,京師各家的勳貴豪門,都琢磨著在草原上拓展產業,放牧開墾,也需要大批的人手護衛,缺這等騎馬開弓的漢子,而且有傳聞,有人將草原上的見聞說給皇帝聽,皇帝也誇讚不少,還說能在草原上馳騁的,回來也能領兵打仗,做個國家的棟樑,也有王通說道,凡是在草原上呆過,戰鬥過的,都可以從軍博取功名。

又是冒險刺激,又可以燒殺搶掠,又可以發財,又可以博取功名,這等事是貴家子最喜歡做的,也是京師少年最嚮往的,或者說生活優裕,充滿幻想的年輕人都很嚮往。

結果是京津一帶,從上到下,許多年輕人要從軍,要去草原,各家商行招募護衛隊的人手倒是容易了很多,特別是三江商行的護衛隊,挑選了許多不錯的好苗子。

而其這股潮流還帶動了三江匠坊鎧甲和兵器零售生意的大發展,要去草原,總要弄身過得去的裝備才是……

——

特別感謝“書友5132204”書友的慷慨打賞,您現在已經是錦衣當國粉絲榜的舵主了,對您的支援老白感動感激感謝,一定會繼續努力,不辜負您的支援!

感謝“ipooo”,老白這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