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生當日聽大人講過,這幾個莊子不是為了賺錢,就是為了積儲糧食?”
看到王通點頭,楊思塵又開口說道:
“學生這邊有個法子,不如把這些土地授予天津錦衣衛系統內所轄的人丁,算作給他們的獎賞,三江商行下面也有糧店,他們有了田地肯定不會荒廢,派家人耕種甚至僱人耕種,所產出的糧食除卻自用外,只能賣給三江商行下的糧店,這樣,咱們這邊可以少花費些力氣去管,糧食這邊卻不耽誤!”
王通稍一琢磨,點點頭開口讚許道:
“楊先生這個法子不錯,錦衣衛、天津司、匠坊中的工匠、商行、船廠中的人只要坐滿了一定年限,都可以拿地,但人在地在,人不在了,地也就沒有了,又有糧食出產,又能把人拴住,這個法子不錯!!”
……
用過晚飯,孫大海又過來稟報,說又有十五名船匠從山東那邊過來,現在王通專門有手下在德州那邊待著,吳大把人送到德州,天津衛這邊的人接人走水路到天津衛,大家都是做的熟了。
“大人,十五名船匠已經交給孟管事那邊,吳大那邊有個口信捎給大人,屬下特來稟報。”
吳大能有什麼事,王通納悶的點點頭,孫大海躬身說道:
“那吳大說給大人辦差他心甘情願,不過他弟弟和幾個侄子有一身本領,希望大人能夠收用他們,給他們個前程,好讓吳大辦事更用心。”
“吳大是覺得自己辦差有功勞了,可以跟本官討價還價。”
王通笑罵了一句,不過沉吟了下,又是說道:
“倒是可以見見,吳大吳二兄弟兩個據說在山東綠林中名聲很響,就連鮑單文都聞名已久,看看有什麼本事,明日我去演武場,帶他們過來就是!”
孫大海點頭退下,王通喊外面親衛打了盆井水過來,又是洗了一把臉,然後轉身進了書房,今日京師治安司那邊又有文報傳來,想要閒下來那是不可能的,除了睡覺吃飯,再無一絲的空閒。
京師派禮部侍郎鄭澄去歸化城勸說三娘子,戶部尚書馬自強終於上奏乞骸骨,準備告老還鄉,戶部尚書掌天下財賦,而且自嘉靖朝後期,做到戶部尚書的位置,入閣的把握很大,這個位置出缺,很多人都是關注。
但人選也就是那幾個,大家心中都是有數,原本希望最大的戶部左侍郎徐青山因為滄州設卡一事投機失敗,基本無望,反倒是右侍郎張學顏一直是悶頭做事,今年編成了《萬曆會計錄》上呈,頗得朝野讚賞,這《萬曆會計錄》自隆慶年間就開始編纂,那時候的戶部尚書還是王國光。
這種紮實做事的心思自然被人讚賞,呂萬才私信上認為張學顏有八成的把握,除卻治安司的訊息傳遞之外,徐廣國也來了封信。
信上所說,京師如今清流士子中對一條鞭法頗有怨言,隱蔽田畝的主力就是這些人的家庭,另外地方官吏對一條鞭法雖然施行,可卻對考核官吏的標準很是不滿,額定的稅賦,收不到九成就會被考績為“中下”,給朝廷的銀錢收多了,那就是給自己的銀錢收少了,誰會願意,還有些無能之輩,平素裡風花雪月是可以的,卻連貪墨的本領都無,這更是讓他們沒辦法。
對這等事,王通也只能不屑的笑了笑,那《萬曆會計錄》提到了王國光,倒是讓王同學想起了當年在京師時候的事。
一干武館少年去和王國光兒子群毆,到最後引得王國光告老還鄉,他兒子上吊自盡,那件事似乎還牽扯到給三陽教收斂錢財的何金銀……
想到這裡,王通心裡卻不踏實,黃縣剿滅了三陽教,教主王鐸被當場格殺,宮內也清洗了一次,可這三陽教真的被剿滅了嗎?當初平船頭香那些蛛絲馬跡又怎麼說?越想心中越是沉甸甸的。
……
“閣老,諸位大人,徐青山掌戶部數年,沒出過什麼紕漏,這等要緊地方,能守成就是大善,下官覺得徐青山身為合適,閣老以為如何?”
張四維侃侃而談,說完之後,張居正的神色古井不波,申時行沉吟下,開口說道:
“張大人,徐青山有些浮浪,他侄子徐廣國在滄州設卡收稅,投機取巧,若說背後沒有徐青山,誰人會信,這麼看不清形勢,為討好內廷權貴,莽撞行事,若將戶部放在他手中,實在是……”
六部尚書這種關鍵職位,要由九卿和六部堂官共同推舉,選出三位人選由皇帝下旨任命,不過如今朝中,任誰都知道張閣老讓誰上,誰就能上。
內閣這小範圍的議論,實際上就決定了誰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