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1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兩直隸十三省,雖說處處出舉人進士,可實際上各處貧富不同,能念得起書的人也多少不同。

在北地,中小地主的子侄可能還要下地做活,而在江南,富農就可以供孩子讀書認字,這麼下來,有功名人士的比例自然會有變化。

京師中的官員士子,出身南直隸的人最多,這其中出身蘇州、常州和松江三府的人最多,其次就是浙江,浙江又以出身杭州、嘉興、湖州三處的人最多,其次則是湖廣、江西,這兩處不相上下。

每年每月,都有這些地方出身的大批士子進京,有的人更是在京師常住。他們彼此互通聲氣,互相援助,聲勢極大。

這些士子中,科舉成功的比率也是很高,也有朝中官員或者為了照顧同鄉後進,或者為了結黨營私,或者借重這些人的聲援輿論,主動和他們交好往來。

官員士子,或在朝,或在野,彼此交好勾結,形成了一個個勢力集團。

同鄉人士活動聚會的地方,就是會館,先期來京做官和做生意出於同鄉友情和種種考慮,他們相互邀請,籌措資金,購置房產,供來京的舉子和其他來京謀事的或旅居者住宿,後來者又不斷的營建擴大。

到了如今,會館已經成了各處文人士子彼此交流額度聚會之地,眾人在此議論時事朝政。寫詩會文,往往京師輿論,就是由此開端。

他們的言論加上言官們的奏摺,這就是京師所謂的“士林清議”,是極為重要的輿論力量,儘管不過是些士子和低品的文官發聲,可朝中大臣,甚至是內閣首輔,當今天子都不得不重視考慮。

……

進入臘月,忙年的事情都有內眷和下人去忙碌,衙門的公事也是一天天閒下來,眾人無事,無非是走親訪友,聚會閒話而已。

蘇州會館,實際上就是南直隸會館,在京師宣武門外的一處繁華地,外面看著好像豪門大戶的宅院一樣。

這裡是京師會館中最熱鬧的地方,這也難怪,南直隸蘇松常一帶乃是出官員最多的區域,連帶著會館也跟著熱鬧起來。

臘月十一,這蘇州會館熱鬧非凡,官員文士們進進出出,彼此打著招呼,屋內廳堂各處,相熟的人坐在一起,喝茶談天,要單看這會館之中,不知道日子的還以為已經過年了。

午飯剛過,外面有人揚聲通報。屋內眾人都紛紛起身,熱情的跟過來的那人行禮打招呼。

“道甫兄,今日怎麼得閒來這邊?”

“與幾位朋友約好,來此小聚。”

“道甫,這幾日未見,他日為兄做東,一起去牛馬巷福壽樓吃酒。”

“二兄客氣,但約時間,小弟一定前往。”

“李大人!!小的兄弟流落京師,若不是大人仗義接濟,早就病死在客棧之中,您的大恩大德,我們兄弟永生不忘,這裡給您磕頭了。”

“快起來,快起來,大家都是聖人門生,救急救難也是應當,你們兄弟安心科舉,有什麼難處儘管和我說就是。”

這人一進來,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和他說,每個人都在和他表現著善意,誰能和進來的這人說一句話,都是臉上有光。顯得極為光彩。

可這人看著也平常,無非是個微胖的中年,最多三十五歲,穿著一身藍色的文士便服,臉有點長,眼睛不大卻極有神。

自從進了會館的大門,這人走的就慢了,每個人都和他打招呼,他也滿臉和氣的與每個人打招呼,沒有絲毫傲慢或者是煩躁,左右拱手作揖。應對得體,不讓任何一個人感覺到受怠慢。

等這人進了內堂,外面的熱鬧才算是平息下去,大家各自落座做自家事,也有新來的人在那裡小聲的詢問:

“老哥,這人是誰啊,道甫?李大人?沒聽說有這麼一位人物啊,再說聽他口音,好像是這順天府人士?”

“這是戶部山東司員外郎李三才李大人,這可是京師第一號扶危救難,仗義疏財的人物……”

說到這裡,邊上有人插嘴說道:

“李大人萬曆二年的進士,是京師官場第一等的人物,這些年聲名鵲起,京裡京外,都說李大人將來必然是朝廷的棟樑,要入閣拜相的,李大人和南直隸計程車子交好,那是咱們顏面上光彩啊!”

……

蘇州會館內堂處,類似於酒樓雅座的設定,中間的大堂擺著桌椅,四周卻都是單獨的小房間,供有身份的人在其中議論休息。

戶部山東司員外郎李三才所在的屋子門卻敞開的,也有好奇的人故意坐在這附近,想聽聽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