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攻打目標的態度來觀察,而是看好不好賺錢做生意的角度。
遊覽幾日,不由得感嘆王通點石成金,天津衛海河邊他來過多次的地方,不過是連種莊稼都種不活的荒地,現如今卻成了寸土寸金的商業區,熱鬧雖然比不得蘇州、松江,但那種蓬勃的勢頭卻有所超過。
若是旁的商人還罷了,偏生這天津衛海河邊的商業都和海貿有這樣那樣的關係,沈枉看的很清楚,自家那龐大的船隊需要這麼一個地方,同樣的,天津衛海河邊也是需要他們這樣的海上勢力。
雙方的關係互鬥會兩敗俱傷,要是合作則有巨大的利益,甚至不僅僅是相加的效果,而會更大。
既然那王通是個做事的人,是個追逐利益的人,是個講理的人,那用這種合作後的巨大前景來誘惑對方,肯定會有效果。
在王通召集眾人開會之前,沈枉已經請來了熟悉的分駐山東錦衣衛千戶董創喜。想要透過他來引薦。
等王通在會上說出他那匪夷所思的計劃之後,沈枉一邊慶幸自己做了個好的判斷,一邊想到了一個更好相見的法子“小人願出十萬兩”。
至於沈枉為什麼要叫做三水王,無非是姓名中的‘沈’字和‘枉’字各借一個偏旁而已,讓人想起汪直種種也不是壞事,最起碼可以漲漲威風……
……
保險行王通設想出來之後,並沒有太大的把握,畢竟這是個超前的產物,儘管可以看見種種好處,卻不知道天津衛海河邊商家的接受度如何。
不要小瞧古人,王通本以為自己超越時代的一套套思想理論,這個時代的商人們理解起來都沒什麼困難,這次也是一樣,七月十一這天,算是保險行徵求各家意見完畢的日子,經過那些沉浸商海多年的老商人的補全,那套保險行的經營規條已經頗為完備。
不過提意見的商人們都有自家的條件,那就是要求多買些保險行的股份,並不僅僅是沈枉一人看到了其中的好處。
七月十一這天,王通手下人見到了從來沒見過的奇景,這番景象他們多年後還在跟子孫講述“你們見過拿著銀子上門求你收下的景象嗎?”“你們見過為了爭搶個前排交錢的位置打起來的嗎?”
王通預計是籌措一百二十萬兩白銀,這基本上可以保證天津衛開發的持續進行,還有天津衛商戶們的抗風險能力。
當時本以為是個天文數字,能否籌齊還不知道,現在看,這額度太小了……
三百九十五
王通本來的打算。他自己要有二十萬兩的股份,三江商行、古家和張家再佔去四十萬兩,一共佔去一半的股份,保險行牢牢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但‘三水王’沈枉用魯海商行入股十萬,然後還表示在城內新開幾家店鋪,透過這幾家店鋪再投三十萬兩。
別人說出這些數字或許令人難以置信,王通那些股份還是用形形色色資產折抵,也拿不出這麼多的現銀,可‘三水王’縱橫海上,不知道抽了多少頭,做了多少買賣,存銀真是山河一般。
保險行新立,為了完全,自然本金多多益善,而且三水王拿出這麼多銀子來,也有做個擔保憑證的意思,不能不要。
可要是這般,王通和三水王兩人就已經佔去了八成多,其他的全城商戶根本不夠分配,那肯定要被以為是聚斂民財,借公務貪墨。反倒是不美。
而且二十萬兩的剩餘,最大的幾家商戶一下子就是分了個乾淨,這其中兵備道於計勇,監糧許廣、清軍廳的高同知,參將孫志彬每人都是來買了一萬兩的份子,明眼人都看出來,銀子投在這上面,比種地賺的多許多,比貿易買賣少了許多的風險。
這保險行修建的目的,本來就有聚攏商戶們的人心,讓大家在這個天津衛長長久久的呆下去,彼此有個幫扶照顧意識。
如果股份被寡頭豪門分掉,那莫說是凝聚人心,恐怕直接人心就是散掉。
七月十一從早忙到晚之後,下午王通這邊就關上了門,說第二日再議,七月十二這天,保險行的股份金額確定為二百萬兩白銀,一千兩為一股。
天津衛各大商戶都是各顯其能,把手中能夠動用的銀錢都給投入了進去,很多小店鋪甚至把貨物低價賣出去,然後用所有錢來買,結果他們又成了保險行的第一批顧客,過來申請借貸,用來週轉。
看到大批的銀子入賬,再看看這無比洶湧的熱情,王通的心情還真有點複雜。自己成立這保險行是為了促進大家的生意,可現如今卻影響了不少商戶的正常運作,細想起來,還真讓人哭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