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搶美女,被潘大人發現,不畏強權怒聲訓斥,並要上本彈劾什麼的,那貴人服軟,那美女願意以身相許云云。
還有那說書的編成了評話在茶館、酒樓講述,這潘達的風頭當真是一時無兩。
差不多是十天後,這訊息傳到了隆慶皇帝那邊,隆慶皇帝在宮外做皇子幾十年,對這些門道明白的很,詳細聽了這故事之後,就開口笑著評價道:
“無非是衝撞,雙方脾氣大,這兩人不管誰想要美色,何必去搶,說媒的就踏破門檻了。”
皇帝一笑置之,自然也就沒人去追究彈劾那貴人的錯處,而且此事詳細追究起來,恐怕還是潘達的轎伕走的急了些沒看路。
但這個事情卻讓那個貴人大怒,這完完全全的是無妄之災,這幾日弄的灰頭土臉不說,家裡的婆娘和幾個小妾還鬧翻了天,然後被相熟的同伴看到,也是好一頓嗤笑。
既然天子發話評斷,那這貴人也就沒什麼干礙了,接下來自然是打擊報復,這貴人姓劉,名守有,當時就是錦衣衛指揮同知,如今的錦衣衛都指揮使。
用錦衣衛一查,這潘達在任內剋扣軍餉,收取同鄉好處的事情立刻被揪了出來,這等事文官每個人都在幹,不獨潘達一人,大家預設不說就罷了,鬧出來還是要治罪的,當即就是罷官待罪。
寒窗十年,金榜題名,好不容易熬到了今日,卻因為路上的一次吵架鬧的前程全無,一切榮華富貴煙消雲散,潘達心中的憤恨懊悔可想而知,眾人也都以為他徹底完了。
但隆慶五年初的時候,事情卻有了轉機,潘達被外放到萊州府做個了知府,按說六部的郎中外放做個知府,品級變化不大,身份卻跌了十萬八千丈,有那給事中出來做個參政都慘痛嚎哭的,何況這等,但這卻是仕途上的一線生機,然後又在這知府的位置上來到了天津兵備道,做到了今日。
二百二十九
劉守有何等人,背後站著當時已經是內閣大學士的張居正。他自已又是錦衣衛指揮同知,自然知道痛打落水狗的道理。
那潘達得罪他得罪的這般厲害,那裡還能給他一線生機,不整到死不算結束的,偏偏這潘達違背了常理,居然能去外面做個知府,然後到天津做個兵備道。
雖然這兩個職位都是時人所說的“濁官”,未必有什麼大前途的,可要是換個角度看,也是舒舒服服的缺份,最起碼錢財不缺,在當地又有實權。
能從死地求生,又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實在是匪夷所思。
到現在這潘達為何對錦衣衛這般態度,如何苛刻對待,在往事中都有個解釋,但他如何起復,這背後到底是誰在推手,檔案中也說不清楚,似乎並不知情。
王通看完這份檔案靜默了會,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種可能都考慮了遍。卻還是想不出個所以然。
這也是年紀的確太小,對很多掌故秘事並不瞭解,可以推測的方向也太少,不知道為何,搞不清楚誰在背後運作潘達,心裡總不舒服。
拆開第二份牛皮信封,裡面說的是監糧宦官萬稻的履歷,張誠在十二監中是名副其實的第二人,查個宦官的身份簡單的很。
萬稻何處人,有何親眷,何時淨身入宮,去何處當差,又怎麼得到這個職分都寫得明白,對於宦官們來說,在天津做個監糧也就是尋常,算不得什麼,至多撈點銀子回去,還撈不了許多。
這萬稻也就是在御馬監當差勤勉,按例也輪到他出來,結果就派出來做了個監糧,來了這邊沒有出錯,對上面孝敬從來都是隻多不少,準時準點,也就長久做下去了。
不過這萬稻的身份也有處不同,當年曾在景王身邊當差,嘉靖四十年景王病死,他也回到了宮中。
嘉靖一共有八個兒子。也就是裕王和景王兩個兒子活到了成年,但景王在嘉靖四十年的時候病死,嘉靖因為迷信二龍不能相見,所以對自己的兒子很不親近,裕王和景王之間的兄弟情誼深厚,據說裕王身子不好就是景王死後哭壞的。
閹人富貴榮華全靠跟著的主子如何,景王一死他身邊的宦官宮女想必也沒有落了什麼好處,萬稻能混到這般模樣,已經算是造化了。
王通搖搖頭,慨嘆了下,又是開啟個信封,也難得給他寫這些東西的人,可能以為他是個武人,不認識什麼字,就算是聽也未必聽得懂古文,這些檔案不僅是用白話寫就,而且還做了斷句,體貼的很。
分守天津衛城參將李大猛若不是這檔案上說,還真看不出來已經五十二歲,這人的經歷兵部也有詳細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