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2 / 4)

小說:李連杰傳 作者:世紀史詩

有的同學全部站起身,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連連稱快。此時,李連杰卻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破例可是隻此一次啊!”

繼北大演講後,李連杰又到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進行了演講。

大學演講,是李連杰自己人生歷程、心理歷程的剖析,用自己的經歷給北大學子們灌輸了可貴的精神食糧,北大學子們著實津津有味地品嚐了一回李連杰的“心靈雞湯”,這將是他們永遠難以忘記的,受益終生的。

第二十一章 藝術人生從頭細說人生路

做客《藝術人生》,暢談自己從一個幼稚男孩到一個成熟男人的過程,以及武術、電影和情感給自己帶來的人生感悟。在李連杰心中,生命、愛、朋友和家人,才是最酷的東西。1998年正式成為佛教徒的他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他拍電影,他設立基金,目的只有一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弘揚佛家的“博愛”精神。

2005年11月26日下午,帶著對武術和生命意義的深刻領悟,國際影星李連杰做客央視《藝術人生》,為觀眾朋友們暢談自己人生感悟。李連杰的家人、師傅和朋友也來到現場,回憶兒時的李連杰和早期拍戲時的趣事。

一想起李連杰,不得不想起與他成長曆程息息相關的武術,他靠武術成名,靠武術使自己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便人們不曾知道,李連杰成功的背後,是付出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努力。

在19歲時,李連杰就憑藉一部《少林寺》一炮而紅,一夜之間便成為全國的公眾人物,可此時浮現在李連杰腦海中的並不是自己的未來,而是終於達成了他兒時的誓言…………承擔家中負擔,李連杰說:“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有媽媽一個人很不容易的養活著我們這個家,所以我從小就立誓要為媽媽減輕負擔,其實這也是有背後的一件事才讓我理解到了這一點,我記得當時有很多小朋友都在騎腳踏車,所以我也特別想有一輛,然後我就跑回家,我當時知道,如果直接跟媽媽說,肯定不給買的,然後我就到我爸爸照片前,哭著要腳踏車,媽媽看到了以後,二話沒說就去借了10元錢給我買了車,後來姐姐跟我講,我們一家一個月才41元錢,這時我才明白自己不能這樣任性了,我就又在爸爸的照片前發誓,一生都不要媽媽一分錢了。”這句童言並不是兒戲,李連杰從6歲時就已經開始不花家中的錢,並且每個月還能給家裡拿回自己在武校掙來的5元錢。

說起與武術的結緣,對於小時候在體校那種近似“非人”般的訓練方式,今年已經42歲的李連杰仍然會用“噩夢”來形容那段艱苦的歲月,他甚至曾經藉助自己的小聰明做過“逃兵”,“我那時候都開始拍電影了,還經常做噩夢,夢到自己又回到武校了,當時就特別害怕,因為真的很苦,回憶起來還是有一種發抖的感覺。” 不過,教練的一句“孩子,你做什麼都會成功,但是記住做人要做英雄別做狗熊”,讓要強的李連杰重新回到了武術的戰場,並且一打就是幾十年。節目中,李連杰的師傅——北京武術隊的總“教頭”吳彬也親自來到了節目的錄製現場,師徒二人共憶過去,為觀眾帶來一段段精彩的“江湖”往事。吳彬回憶起當時的李連杰,他表示自己從一開始就覺得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做什麼都會成功,對於李連杰後來的成功,師傅更是坦然給自己推廣武術帶來了很多便利。

作為眾人眼中的智者,其實真實的李連杰也曾有過常人所有過的迷茫與困惑。

聰明刻苦的李連杰迅速成為了武術界的佼佼者,七十年代中後期,年紀輕輕的他幾乎囊括了國內外所有比賽的獎牌,並多次代表中國出訪世界各地。這樣的成績和經歷讓李連杰的少年時代更多了別人所沒有的成熟和開闊,他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如此的獨立和思考讓他擁有了與眾不同的視野和作為。1974年,11歲的李連杰從美國回到香港,看到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部武俠電影——李小龍的《精武門》,六年後,他的處女作《少林寺》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巨大的成功是李連杰不曾料想到的,它使這位“武術神童”的不凡走向了一個極點。

然而,極點的背後總有一段虛無縹緲的迷茫,在人生不得志的幾年中,李連杰嘗試過突破,也經歷過放棄,甚至還觸碰過死亡。24歲時的他,似乎已經領教過了所有常人都望塵莫及的成功與苦痛。迷失,成了他那段時間最難以步出的陰影。但是,冥冥之中,智慧和追求仍然傾慕了這位少年,並最終引領他屠殺了困頓和不解。

不久,連傑離開了武術隊,再去香港之前一個人來到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