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勇敢地站起來。
此時,最揪心的莫過於吳彬教練,推薦李連杰來是他的主意,如今李連杰病成這樣,領導雖然不會說,但會怎麼想。他來到李連杰的病房,握住他的手說:“小老虎,你要勇敢地站起來,不能老虎成病貓,讓人看不起。”
看著教練殷切的目光,李連杰點點頭。
比賽前夜,武術隊的領導來到他的房間,問:“小老虎,你這個樣子覺得自己能不能參賽?”
李連杰霍地起身,響亮地說:“我能!”
領導見李連杰病了還精神十足,高興地拍拍他的頭,說:“真是一隻小老虎,那就去跟他們比一比吧!”
領導探望完李連杰,把吳彬與隊醫叫出來,對他們說:“反正現在也沒有更好的選手了,就讓上吧,上場之前,給他打一瓶點滴,這樣精神好一些。”
第二天一早,隊醫就給李連杰打點滴,完後,李連杰喝了一碗稀飯,就來到了西安萬人體育館。到賽場後,隊醫為了防止他的手上打點滴的針口由於震動出現問題,在針口處給他粘上一層膠布。
不一會兒,“當”的一聲鐘響。主持人念:“現在18號選手李正東準備上場。”小連傑於是換上比賽用的表演裝,那是一套土黃色的衣服。
吳彬教練拍了拍他的肩頭,說:“小老虎,就像平常一樣表演。”
就這樣,粘著膠布的李連杰站到了賽場上,一站在賽場上,面對著四周黑壓壓的人群,李連杰就忘記了病痛,精神百倍,充滿稚氣的臉上露出武者的剛陽之氣,渾然沒有病者的萎靡之狀。
在比賽臺中央,李連杰長喘了一口氣,然後雙手抱拳向四方的觀眾致謝後,“呼”地一聲,拉開了少林長拳的架勢。之後,起勢、出拳、踢腿、再出拳、再踢腿……在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還伴隨著他發出的嘯聲。
觀眾的眼睛都直了,誰都不會相信一個11歲的少年會打出這般絕妙精彩的少林拳:整個拳法古雅、靈秀、雄渾、剛健、奔放,虎虎生威,自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霸氣。
一個漂亮的收勢動作之後,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有些觀眾竟瘋狂地跳起來,吳彬教練在臺下也激動得哭了。李連杰以精妙絕倫的武藝與抱病參賽的頑強毅力感動了評委,一致給他評定為高分。剛滿11歲的李連杰摘取了全國武術比賽少年組的桂冠,之後,又得到了少年組全能第一名。
接著他又和隊友們共同奮鬥,又使北京隊榮獲團體第一名。北京武術隊凱旋而歸,在這次比賽中,李連杰可謂是功勳卓著。
回到武術隊後,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成為了光芒四射的武術新星。
李連杰為什麼能夠得少年組第一名,當時的《武林》雜誌是這樣分析的:
李正東武術動作的特點是:速度快、動作準、力度大、彈跳好、節奏明、姿勢美。一個套路五六十個動作,他能在80秒鐘內一氣呵成,招招乾淨利落,節奏鮮明。他騰空、跳躍的爆發力非常驚人,騰空時持續的時間長,一般的武術參賽者打一個“旋風腳”都感到吃力,他可以連續打上兩個,而且動作十分漂亮。能有這般功夫,與他平時在教練的指導下,注重磨練基本功有很大關係。他的技術紮實、全面,刀、槍、棍、劍、拳腳對練都頗具功夫,其中尤以刀、拳最精,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除此之外,李正東的武術動作還有創新的成分。
刀術中的“翻腰劈刀”是易學難精的一招。他為了獨樹一幟,便在劈刀過程中加了個“腕花”,但是,剛開始試驗的時候效果並不太理想,給人不穩定的感覺,他就改立轉體為橫轉體,並在轉體後又加個“腕花”,這不僅加大了動作幅度,也增加了美感,便“翻腰劈刀”一展新姿,大受觀眾歡迎。
1975年全國運動會,年僅12歲的李連杰竟參加成年組比賽,比賽之前,體校的領導說,李連杰這次能拿一個獎牌就算了不起了。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力敗群雄,以最好的成績坐上了全能冠軍的寶座,讓一幫成年武林高手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此後,他參加了每一屆的全國武術比賽,第一次比賽都要榮獲全國武術比賽全能冠軍。當時的一些武林人士感到與李連杰生在同一個時代,真是人生的不幸。
1979年第四屆全運會前,李連杰因連續出訪表演,雙腿膝蓋脛骨出隆,後筋錯位,一做動作便痛若刀割,但李連杰仍決意參賽,以驚人的拼勁和韌性精神參加比賽,一口氣奪得六個專案的5塊金牌,再次蟬聯全能冠軍。他的毅力讓同行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