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後院的鞦韆旁,李清照頭倚著鞦韆,無心玩耍,她接過丫鬟手裡的花嗅了嗅,似又回到了那日的暖陽下,廳堂裡,木椅上。腳輕輕點開了地面,將那愁緒也勻勻地蕩著。多日不見趙明誠,是爹爹也將他拒之門外,還是時光流轉讓他變了心?閨中奏瑤琴。母親聽出了弦外之音,與李格非秉燭夜談,父親似乎對女兒的眼光很滿意,欣然捋了捋鬍子。
這一日,她終於盼到了夢裡的情境,他真摯的眼睛,像冬日的暖陽,將她那佈滿白雪般的內心一點一點融化,晶瑩剔透。她的臉蛋兒像春天盛開的桃花瓣。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她為他戴上了應許的金釵,從此將她沉醉在蜜糖罐裡的夢化入他似海的胸懷。
碩大的汴京城一夜之間盡看趙李兩家,新婚燕爾,濃情蜜意。
轉眼秋風吹走了夏雨,冬雪淹埋了秋葉,又是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賣花的吆喝聲穿過大街小巷,越過趙府的窗欞,溜進伉儷的簾帳。李清照翕開朦朧的睡眼,喚來門房外的小丫頭。朱門外柳絮飄飛,丫頭叫住了那挑著花擔興致勃勃吆喝著的老伯。難得一年十二月,每月與君只能相見兩日,她定要在愛的星河中徜徉個夠。嬌小的步子邁出府宅,好一派春天,花擔裡繁花似錦。獨自挑出最美的一枝,露珠兒點點滴滴,滋潤著少婦甜美的柔情,盛開著一個風情萬種的春天。
烏亮柔順的長髮如瀑布一般垂瀉腰間,閨房一刻,春光乍洩,最要將美好的一幕示與郎君。對鏡梳妝,將那隻最絢麗的花兒插進發髻,再抿上一層薄薄的胭脂。不知是那花襯美了人,還是人映紅了花,鏡中的鮮花著實嬌豔,李清照竟自己也說不出到底是那花美還是人更美。然而生活美好卻也易碎。女子的心思最巧,與郎君床頭依偎而坐,她玲瓏的玉手拖著嬌嫩的臉蛋兒,就讓夫君比比看,此時此刻是花兒更美還是人兒更豔。
。 想看書來
【06】月夜
那千絲萬縷的憂愁像春蟬吐絲一般,凝結成一顆晶瑩的淚,滴落在月下石板的幽幽青苔上。
帝裡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
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舍。又是寒食也。
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李清照 《怨王孫/憶王孫》
那日替他準備好行囊,送他走過柳蔭深深的院子時,她有太多的話想對他說,似乎每一句都藏著一份情,每一句話都那麼重要,彷彿是一次生離死別。因為太看重他的遠足,竟不知該從哪一句說起才好,所以她只好沉默。他也不執一語,彼此越是沉默,心裡越是洶湧澎湃,只要一個眼神,竟勝過千言萬語。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離別的情緒未消,又添惆悵。她尚無兒女,不必操勞做母親的心。她住在趙府的屋子裡,牆上的每一塊磚,屋頂上的每一片瓦,迴廊上的每一根柱子,甚至連院落裡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樹,都烙著一個“趙”字,就連她本人也姓了趙。可是她這個趙家人,並不是趙府每一個都歡迎的。
出嫁女子的寂寞悽楚千古以來從未停息,像一股渦流不知捲走了多少新婦愁緒難耐的淚。李清照是自我的,是天真的,她不在乎“對老人唯命是從”的那些禮節,家就是家,一個可以任由她自由表達情感的地方。可她忘了,她嫁給了趙明誠從此就是趙府的人,趙府的規矩像一座山一樣壓制著她的靈性。趙挺之就是趙府的天,他見不慣李清照詩人般的高傲,於是處處挑剔。以至於在趙明誠不在的日子裡,她不得不與這片天妥協,降低她自恃高貴的身姿。於是,小樓底下,總有一個身影虔誠向月亮許願,只願遠方的趙明誠快快回來,為她撐起一把小傘,遮住頭頂的風雨。
那是一個寒食前夕的傍晚,一塊長滿青苔的青石板上,一顆顆晶瑩的水珠站立在柔軟的苔葉上。漫漫長夜,青石板折射出一顆一顆的亮光,繁星點點的樣子,恰似天上的銀河。輕輕踩踏著如泥的青荇,一股難言的憂傷陰柔落在她的心坎上。她輕聲嘆了口氣,默默地坐在瑩澤的露水旁。露水沾溼了她的衣衫,輕輕地貼在她細膩的面板上,這般溫柔除了慈愛的夜能給予,還能有誰呢?
重門深院,藏著女兒蛻變的憂愁。自從過了“上頭”儀式以後,幾年以來都過著宅居的生活。女子嫁予他人後,就如龕裡的玲瓏鳥,漸漸被愛情的甜蜜灌醉,嬌嫩可愛,不再歌唱。等到有一天突然從破碎的罐子中醒來時,才發現曾經的歡愉再也回不來了,自己也無力振翅飛翔。她還記得剛滿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