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可怕的溫州人 作者:悟來悟去

,一張圖紙我們賣了1800萬元,就是用這筆錢我們搞起了市政建築……

有資料稱,陳定模是國內嘗試把國有土地有償交付給農民使用的第一人。

質疑與申辯、查處與抗查,在陳定模擔任龍港鎮委書記期間交替出現。儘管他百般努力有時甚至不無妥協,可一直就沒有從爭議的漩渦中掙脫出來。一方面,龍港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越來越多的參觀考察團蜂擁而至;可另一方面,對陳定模和龍港的各種各樣的清算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此後不久,由省、市、縣三級紀委60多人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又來了,這次不是“毀田建房”,而是“清理幹部私人建房”。調查組掛出了檢舉箱,此時,謠言四起。“陳定模被抓起來了!”“陳定模家被抄了!”活靈活現,有板有眼。居然還有人說自己看著陳定模戴上手銬被兩個“大蓋帽”拉上警車往溫州市區去了……事情變得越來越糟。親戚來了,朋友來了,他們不敢說找陳定模,只是在辦公室、陳家門口探子似的看一看、瞧一瞧。調查組在龍港整整蹲點了7個多月,其中審計局的同志查賬3個多月,結果呢?調查組的結論是:“老陳工作是有成效的,在群眾中威望是很高的,我們沒有發現經濟問題……”

當組織上對陳定模公佈這一結果時,被折騰得大半年沒法開展工作的他終於火了:“你們查了這麼多月,花了這麼多錢,就這兩句話?!”數日後,中央一位高層領導視察龍港,陳定模將整他的事、整他的人全盤托出。

他說:“多數人看,少數人幹,個別人還搗蛋,看的管幹的,搗蛋的告乾的,組織上查干的,結果大家都不想幹。”中央領導生氣了,而那群站在中央領導身邊比陳定模大好幾級的幹部們臉色驟青驟白,好不尷尬。

1989年,陳定模終於出問題了:他無視上級三令五申,為其母的喪事大操大辦。這年12月底,陳定模81歲的老母過世。陳定模知道此時憑自己在龍港的地位,各路人馬到時都會過來,他在訃告上寫道“遵照先母遺囑,喪事簡辦,謝絕送禮”,並與各單位一一做了工作。他是個有心人,他有個冊子,登記花圈186個,其中私人名義送的150個。但後來調查組說有260個,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證據——某君的任務就是蹲點數花圈,怎會有錯。另外有個頗值得玩味的細節,出殯的隊伍走了約一大半,其兄陳定漢把表示戴孝的草繩圈釦到他頭上,這也成了黨員幹部“封建迷信”的證據。

不久,陳定模被迫離開龍港,離開溫州。當他離開的時候,龍港的地區面積已達58萬平方公里,與建國初期的溫州城相當,居民人口15萬,城內工業企業600餘家。到1994年,龍港鎮列全國鄉鎮綜合經濟實力第17位。至2001年,龍港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8。8億元,工業總產值87。5億元,居民人均收入6066元,是全國最大的印刷包裝、毛紡毛毯、塑膠編織基地之一。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

第11節:擋不住的商業旋風(5)

1998年,溫州評選“改革開放20年溫州10大風雲人物”,遠走他鄉的陳定模仍以高票入選。2002年8月,唐山市開平區委請他擔任區招商辦主任,幫助搞活區內的第三產業。陳定模積極運作,請到了300多位溫州客商到唐山考察,最後近200位客商留在開平區建起了溫州商貿城。在眾人眼中,陳定模已成為溫州經驗和龍港改革的“教父級”人物;十多年時間過去了,當年龍港改革的“孤膽英雄”,今天仍然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的思想資源。不管陳定模最終得到什麼樣的評價,他的身上流淌的永遠是溫州人的血液……

撬開金融鐵板,“抬會”帶來瘋狂

溫州民營經濟“見風長”,家庭工業作坊紛紛擴大規模,躍上檔次。但生氣勃勃的溫州民營企業首先遇到的攔路虎就是銀行貸款困難,而當時信用社存貸利率偏低,自主存款有限。在民營經濟發達的蒼南縣金鄉鎮信用社,全部信貸資金只有區區40萬元,存貸矛盾極為突出。

當時國家的金融利率是鐵板一塊,根本別想撬動。但是實利當前,猖狂的溫州人開始打利率的主意了。1980年,他們從糧食有議價糧、煤炭有議價煤的邏輯推理中,天真地想到了議價利率,溫州人喜歡“試一試”。

時任蒼南縣金鄉信用社主任的陳禮銓提出實行“議價利率”。他當然諳熟國家金融政策法規對利率的嚴格控制,但陳禮銓是溫州人,溫州不僅賦予他異端天性,更為他提供了有力支援,上面領導不唯書、不唯上,很功利地支援他幹,下邊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