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可怕的溫州人 作者:悟來悟去

個全國輕工業生產基地放在了彈丸之地的溫州。

溫州人的可怕,在於他們對市場天生的敏銳嗅覺。請看國內各大中小城市,160萬溫州人在這些城市商貿流通的大小市場呈均勻分佈狀態。在北方,在中西部各省,溫州商人群落,或佔據批發市場,或租用商場櫃檯,或經營服務業流通業,資金雄厚者則進軍電腦、通訊、房地產開發等領域。溫州人追尋市場的精神有一個小故事:新華社記者朱幼棣曾在新疆阿勒泰雪山下遇見一個溫州補鞋匠挑著沉甸甸的擔子,一路追趕騎著馬不停遷徙的哈薩克牧民。這是因為牧民馬靴遇雪水極易磨穿,需不斷修補。溫州補鞋匠被這一小塊市場吸引,竟憑著打滿血泡的雙腳,追趕哈薩克牧民輾轉謀生。溫州人就是用這樣一種精神,佔據、分割、蠶食著國內一塊塊市場。他們資訊靈、資金雄厚、能吃苦、天生的商業頭腦,在國內各地激烈的商業競爭中逐漸處於優勢。難怪溫州人被人們評價為“中國的猶太人”。

溫州人的可怕,還在於他們有著不同於中國傳統等級制文化的獨特的地域文化傳統。溫州社會經商、辦廠蔚然成風。“家家戶戶開發專案,家家戶戶研究管理,家家戶戶融通資金,家家戶戶開拓市場,家家戶戶承擔風險,結果家家戶戶都有企業家。”(鍾朋榮語)這是一場市場經濟的人民戰爭。浙江省經濟發展迅猛,繼江蘇、廣東、上海後,已成為當今中國又一經濟熱點區域。這一結果,終究要歸功於以溫州模式及溫州文化為特點的民本經濟、草根經濟。

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中國民間蘊藏著創造財富追求幸福的極大潛能。如果制度和文化能適應這種要求,百姓有創業致富的自由,加上各種資本包括民間資本的推動,何愁經濟不會持續健康發展。

勤勞智慧的溫州人可敬、可佩、可愛,但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欣賞溫州現象而不去研究學習並啟發自己的思路,總有一天早上醒來你會發現:可怕的溫州人來了!

虹橋書吧。

第3節:引子 震撼之旅(1)

引子 震撼之旅:溫州人為什麼可怕

溫州,位於浙江沿海,是浙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轄三區(鹿城、龍灣、甌海)、兩市(瑞安、東清)、六縣(蒼南、平陽、文成、泰順、洞關、永嘉),總面積約11784平方公里,人口727萬,市區人口約117萬。

1937年的夏天,一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青年從倫敦到柏林去和他的哥哥一起度假。一天,有人敲他們的房門,是一個拎著手提箱的中國人。異國遇鄉人自然是大喜過望,可弟弟吃驚地發現,他竟聽不懂這位不速之客口中的中國話。只見來人極有禮貌地鞠了個躬,然後開啟手提箱,裡面都是一些日用小百貨。弟弟明白了,來人是希望他們買東西。等上門推銷的小販走後,哥哥告訴弟弟,在柏林、巴黎等歐洲大陸的不少城市中,這樣的小生意人數以萬計。他們大多來自溫州、青田一帶。起初,他們揹著青田石漂洋過海,在義大利、法國、德國做石刻託。待到石頭用完了,就轉而做小買賣。這些人靠著挨家挨戶地送貨上門和彬彬有禮的服務態度經商賺錢。弟弟這才明白,他剛才聽不懂的中國話其實是溫州話。

半個世紀後,這位弟弟已年逾古稀,他來到了溫州的永嘉,在一座橋頭遇到一位生意郎,頓時勾起了他對半個世紀前柏林那個夏天的回憶。

為什麼相隔半個世紀的兩個行走四方的生意小販,會使這位留洋歸來的人如此掛懷呢?這位有心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費孝通。就是他,發現了溫州“小商品,大市場”的劃時代意義。費老在總結溫州小販生意時說,就是“這樣的歷史傳統,推動了今天溫州農村經濟以商帶工的‘小商品,大市場’格局的形成”。

費老的發現,意義非同尋常。他認為,“溫州模式”已超出了區域範圍,在全國範圍有普遍意義。溫州人依靠自己傳統的才能和遍及全國的手藝人,透過自己組織起來的流通網路,形成了面向全國的大市場,為流通體制的改革創造了新鮮經驗,為從根本上解決買難賣難問題樹立了一個標本。所以,他認為“溫州模式”的重要意義倒不在於它發展了家庭工業,而在於它提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民間自發的遍及全國的小商品大市場,直接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一個無孔不入的流通網路。

2002年7月底,我們一行6人飛赴溫州,進行為期一週的採訪。這次採訪的目標是針對有關“溫州模式”的所有重大事件,挖掘其背後的文化背景,從而與皇城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等進行對比,得一個結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