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奏稱:“丞相本已擬定孔光,尚未接任,不敢應召。”太后聽罷,急召孫光入宮,就在靈前拜為丞相,並封為博山侯。幸而策文印綬,均已辦就,當付孔光領受。又命梁、楚二王,速行返國。可笑梁、楚二王,無端而來,無端而去,彷彿像來送終的。
這且不談,單說孔光既拜丞相,便與王莽料理大喪。越宿復由太后下詔,令王莽、孔光,會同掖庭等官,查明皇帝起居,以及暴病一切的原因。王莽等奉了太后懿旨,都尊王莽作主。
王莽便要從嚴究治,親至少嬪館中,嚴詰合德。合德雖未謀死成帝,自思從前所作虧心之事甚多,若經細鞠,斷難隱諱,且恐連累乃姐,沉吟半晌,決定只有一死,並沒別樣妙策。乃對王莽說道:“君且退去,我當殉帝,毋庸細問!”王莽退出,合德即將珍寶分賜近身宮婢,囑隱己事,即夕仰藥而亡。太后不再查究。惟成帝在位二十六年,先後改元七次,壽終四十五歲。本來氣質強健,狀貌魁梧,只因貪杯好色,斫傷過度,遂致一度歡娛,立刻暈死。後來擇日奉葬延陵,諡為孝成皇帝。
太子劉欣,即日人宮嗣位,是謂哀帝。尊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趙飛燕為太后。太皇太后王氏,喜諛寡斷,傅昭儀謀立孫兒,常至長信宮伺候,竭力趨奉,因得歡心。就是太子生母丁妃,雖然不能常入東宮,可是太后王氏的馬屁,已經被其拍上,太后贊其孝順,祝如女媳一般。傅、丁二人,既與現在的太皇太后有這淵源,所以哀帝一經即位,太皇太后便準傅、丁婆媳二人,十日一至未央宮視帝。並降詔詢問大司馬王莽、大司空何武、丞相孫光等謂:“定陶太后傅氏,應居何宮?”王莽乖刁,不讚一辭。何武惟以王莽的馬首是瞻,也無意見。只有孔光為人耿直,自思傅昭儀素具權術,若一入宮,必致干預政事,挾制嗣君。因此複議上去,請另擇地築宮,以居傅氏。何武不知孔光之意,他又突然說道:“與其另地築宮,多費國幣,不如人居北宮為便。”太皇太后依了何武之言,即命哀帝詔迎定陶太后傅氏人居北宮。傅氏聞命大樂。移入之日,丁妃也得隨同進內。北宮有紫房複道,卻與未央宮相通,定陶太后既能隨便見帝,自然就有所請求了。正是:妙策居然承大統,痴心又想得尊封。
不知定陶太后究是什麼請求,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十七回 爭坐位藩妾遭譏 露行藏皇兒恕過
卻說定陶太后要求哀帝,欲稱尊號,以及封賞外家親屬。
哀帝甫經踐阼,不敢貿然應允,因此遊移未決。可巧有個高昌侯董宏,聞得訊息,便想趁此機會,以作進身之計,費了三日三夜的工夫,做成一本奏稿。稿中引秦莊襄王故事,說是莊襄王本為夏氏所生,過繼華陽夫人,即位以後,兩母並稱太后;今宜據以為例,尊定陶共王后為帝太后。哀帝正想上報養育之思,只因苦於無例可援,頗費躊躇,及見董宏封奏,不禁大喜。
方欲依議下詔的時候,誰知大司馬王莽,左將軍師丹,聯名奏效董宏,略言:皇太后的名號至尊,也與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的意義相同。今董宏乃引亡秦敝政,淆惑聖聰,應以大逆不道論罪。哀帝見了此奏,當然不快。惟因王莽為太皇太后的從子,不敢駁他,乃將董宏免為庶人。傅昭儀得信頓時披頭散髮地奔到未央宮中,向哀帝大怒,逼著哀帝定要加她封號。哀帝無奈,只得入白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早為傅昭儀所惑,即說道:“老年姐妹,哪可因此失去感情,就令於例不合,只要我不多心,誰敢異議!”說著,便尊定陶共王為共皇,定陶太后傅氏為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妃丁氏為定陶共皇后。
傅太后系河內溫縣人,早年喪父,母又改嫁,並無同胞姐妹弟兄,僅有從弟三人:一名傅晏,一名傅喜,一名傅商。哀帝前為定陶王時,傅太后意欲親上加親,特取傅晏之女為哀帝妃。至是即封傅後為後,封傅晏為孔鄉侯,又追封傅太后亡父為崇袒侯,丁皇后亡父為褒德侯。丁皇后有兩兄:長兄名叫丁明,已經去世,丁忠之子丁滿,因得封平周侯;次兄名叫丁明,方在壯年,也封為陽安侯。哀帝的本身外家,既已加封,只好將皇太后趙飛燕之弟趙欽,晉封新城侯,欽兄之子趙訴為成陽侯。王、趙、傅、丁四家子弟,於是並皆沐封,惟有哀帝的嫡母張姓,並未提及。平心而論,委實有些不公,但哀帝既淡然置諸意外,不佞又何必來多管閒事呢!
再說那天太皇太后王氏,十分有興,設席未央宮中,宴請傅太后,趙太后,丁皇后等人。酒筵擺上,應設坐位。太皇太后王氏,坐在正中,自無疑議;第二位輪著傅太后,即由內者令在正座之帝,鋪陳位置,預備傅太后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