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企業,投資了一批優秀企業;如今,第三個5年計劃即將開啟,隨著福建聖農的上市獲批以及創業板的開設,達晨步入收穫期。
1。 橫空出世:初創期(2000~2001)
剛到深圳不久的劉晝只是創投界的一個新兵,不過中國的創投界那時也是蹣跚起步。
在劉晝到深圳的兩年前,我國的風險投資基本處於凍土期。直到1998年,國家提出扶持火炬計劃,各省科技系統也紛紛建立創業投資資金,投資培養了一大批中小科技企業,創投行業開始了第一波成長。
1999年末,深圳舉辦了第一屆“高交會”。國家對“高交會”寄予厚望,希望創業板馬上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開板。“當時,大家最大的期望是,2000年要開創業板了。深圳市的一個主要領導呼籲大家準備錢袋子到創業板淘金。”劉晝後來回憶說,彷彿一夜之間近200家創投公司全部冒出來了。
“按照深圳創業同業公會的記錄,當時有196家創投公司。但到2005年的時候,再進行統計,就發現洗牌、轉型之後,剩下的只有10多家了。” 劉晝表示,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開創業板確實不太成熟。“沒有那麼多的好企業,準備不太充分,專案源、企業的誠信問題、投資者對風險的認識都有待提高。” 劉晝說,當時如果開啟,對小股民的傷害應該更大。
2000年的達晨總共有10多個人,但核心的投資人員只有2~3人。“嚴格地說,我們只有一個投資經理,就是肖冰帶著的梁國智,還有一個是傅哲寬,但那時,他剛剛從二級市場轉過來。” 劉晝回憶說,創業之初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我們一直有堅定的信心,這信心就是相信中國經濟、相信中國資本市場,總算支撐下來了”。
雖然人數不多,但劉晝並沒有半點拖延步伐的意思,很快就佈局手下干將開始馬不停蹄地看專案。傳媒出身的劉晝專業嗅覺很靈敏,很快就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