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相似的道路上彷徨,誰也不比誰更高明些,很難得到啟發以達到自我省察的目的。這時,更需要的是來自有經驗前輩的指點和啟發。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前輩就是“在同樣的黑暗中比自己稍稍遊在前面的人”。

請為自己找一些更好的導師吧。好友和學長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最好還是多創造一些機會同擁有更豐富經驗的老師、長輩們面對面坐在一起,進行更深入的交流。非洲有一句諺語,叫做“走向死亡的老人就是在不斷燃燒的圖書館”。他們是活的書本,能提供給你更容易接受和消化的間接經驗。

旅行也是很好的契機。經常在各國旅行,研究城市競爭力的Read&Leader公司代表金珉柱認為“旅行是社會性臨死體驗(體驗死亡)”。越想越覺得這個比喻十分恰當。沒錯,旅行從某種程度上同死亡類似。一旦你離開自己待慣了的地方去旅行,那麼對於原地的人們來講,你就成了“沒有的人”,即已經死去的人。旅行給你創造了機會,讓你可以從循規蹈矩的生活中抽離出來,認真思考一下你的不存在對於你的熟人和你所處的集體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旅行的過程中,透過車窗看著沿途陌生的風景時,你或許會猛然發現在城市中拼死生存的自己的樣子,那些做對的事情,做錯的事情,以及平時隱藏很深的內心原始想法都會突然清晰地呈現在眼前,讓你大驚失色。人在異鄉才能超脫原有環境的限制,更客觀地看清自己。

旅行的另一個好處便是可以讓你換一種角度思考,那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想來也並非是那麼理所當然。特別是到外國,看到那些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觀的人時,你會對自己提出本質性的問題:“我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此辛苦地活著呢?”

就是這樣,原本不附帶任何前提條件、一直堅守的價值觀,如今正是透過旅行,讓你對這曾經毫無懷疑的理念提出了疑問。

我所指的旅行並非是那些跟著旅遊團專門奔向那些旅遊名勝,一門心思拍照留念的旅行,而是指那種發現自我的旅行,明白嗎?因此,請將相機和手機統統鎖進抽屜裡,經常去旅行吧。

請偶爾停下腳步

目標,方法,實踐。

在人生道路上要想獲得某種成就,無論是想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還是實現自己所懷揣的夢想,都必須具備目標、方法、實踐這三個要素。沒有目標就沒有意義,方法不正確就意味著沒有效率,而不實踐就等於是空想。三者缺其一都會讓人生的三角形失去一邊,從而無法支撐起成功。

為了達到三者之間的平衡,我們需要不斷自我省察,而自我省察就存在於三角形的中心點。

請偶爾停下腳步,用最真摯的眼神反省一下自己。如果不能週期性地同自己冷靜地面對面,那麼你進行盲目的努力、度過盲目的人生,是否也很像那發鈍的鋸齒一樣,有些乏味無力呢?

第24節:盡情羨慕才能贏在人生路(1)

盡情羨慕才能贏在人生路

經常會有人在部落格或個人主頁上將“羨慕就等於認輸”的態度表達出來。我想這句話的含義應該是:“我認可你所取得的一切,但這與我的人生方式格格不入,因此我並不羨慕你。”

你是你,我是我,這句話很好地體現了現在年輕人常有的裝酷性格。

唉,但仔細品味這句話,就能夠覺察到一種酸溜溜的情緒在裡面。就像伊索寓言裡“狐狸的酸葡萄”。

對別人的成就,全盤接受還是打個折扣

我們總說“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如果僅僅停留在自我合理化的安慰,這也並無壞處,但當這種安慰中夾雜著嫉妒的情緒就該另當別論了。想方設法貶損對方的成就,以此尋求自我安慰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倒不如將嫉妒當做一種有效的刺激手段,幫助自己健康成長。

對待比自己出色(或看起來更出色)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兩種態度,一是嫉妒,二是羨慕。

而嫉妒和羨慕的差別就體現在你對對方所取得的成就,究竟是全盤接受呢,還是打個折扣再接受。

他幹得不錯,不過是因為……對不起,你嫉妒了。

預先給成功的人扣上“人家是富二代”或“肯定背後使了某些不正當的手段”之類的帽子,從而無法接受對方的成功時,我們稱之為嫉妒。當今社會流行的“自己不喝酒,嫉妒人臉紅”、“妒人有笑人無”之類的俗語都是表現嫉妒者心理的。

當然,社會大眾容易不平衡的原因,並非是本身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