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一號首長是這種指導思想,下面各部隊執行起來就更徹底了。弄得剛和教導師接觸的宋任窮、李箐玉、劉志堅、陳再道連呼搞的好、搞的對、搞的過癮。
土改問題是各部隊和各縣必須下大力氣做好的重頭戲,劉一民要求羅榮桓牽頭,參照陝西土改辦法,結合冀南、魯西新區特點,加以修改,對那些積極抗戰的地主給予較大幅度的照顧,儘量實現農民和地主都相對滿意。至於那些堅決不支援土改的地主,劉一民的說法是長痛不如短痛,不願意改的人先到***學習,實在教育不過來就強制進行土改。現在已經到了國破家亡的時候了,還抱著自己的土地不鬆手,眼睜睜地看著無地農民逃荒要飯、窮死餓死,這些人已經成抗日的絆腳石了。對付絆腳石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它搬開扔掉。
實際上眼下最難辦的就是根據地的商品流通和供應問題,雖然根據地初創,但老百姓吃鹽用油總得解決吧!眼下雖然不愁,有從天津、塘沽運回來的鹽、油做保障,但這些東西主要是滿足部隊需要,保證根據地那麼大人口供應就難了。特別是時間一長,日軍必然會對根據地實行嚴格封鎖,到時候,沒有好的流通渠道,日子就難過了。
劉一民覺得關鍵是要擴大根據地,只有實現主要生產生活資料自產自銷,建立銀行,使用人民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短期內,只能靠想法擴大和其他根據地、國軍佔領區的貿易來解決問題了。因此,他要求冀南、魯西行政公署都要設立專門的貿易機構,領導商業工作。
第二六二章 冀南風雲(二)
誰都沒有想到,整編冀南、魯西各類地方武裝首先是從鉅鹿開始的。
鉅鹿緊挨著南宮。是唐堯禪位虞舜的地方,也是秦始皇冊封的三十六郡之一,著名的楚漢“鉅鹿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唐代名相魏徵都是鉅鹿人。
這個時候的鉅鹿,由於距離鐵路較遠,日軍尚未到達,鉅鹿控制在縣保安團和土匪劉磨頭兩股勢力手中。
此時,縣保安團和劉磨頭為了爭奪地盤正在打仗。
劉磨頭大名劉國棟,是個慣匪。1917年的時候,劉磨頭就自封司令,在任縣、平鄉、南和、鉅鹿、隆平、堯山等地區,綁票和燒殺搶掠,凡是土匪幹的活他都幹。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劉磨頭感覺機會來了,搖身一變,自稱“冀南抗日遊擊隊”,收容國軍散兵,又從國民黨南逃後遺留在堯山的裝備庫中得到部分軍火,隊伍驟然擴大。雖然換了招牌,乾的卻還是老營生,僅在任縣邊家莊、天口、邢家灣、辛店及南和等地就搶小麥15。3萬斤,牲口70頭。煤油3500桶,殺害群眾47名。至於抗日,劉磨頭連想都沒想。
到了1937年8月底,平鄉縣舊警察頭子時汝南由平鄉帶殘部300人與劉磨頭合夥,劉磨頭把自己的“冀南抗日遊擊隊”改名“冀南抗日義勇軍”,在天口成立司令部。時汝南為司令,劉磨頭任副司令,下設16個大隊,10個教導隊,1個特務隊。總兵力約六、七千人。
說是時汝南是司令,劉磨頭是副司令,實際上當家的是劉磨頭。道理很簡單,人多槍多的說了算。
快過年了,劉磨頭就琢磨著該再撈一票了。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就盯住了鉅鹿城。原因有兩點,一是這鉅鹿城的縣長雖然跑了,但大部分商戶、居民沒有跑,還是有糧草和錢的。二是駐守鉅鹿城的縣保安團曾經打過劉磨頭,這實力強大了,自然是要找老仇人好好算算賬的。
於是,劉磨頭和時汝南一合計,又約上邱慶福、王子耀等道上的朋友做幫手,喊著“打下鉅鹿城、到鉅鹿城裡過肥年”的口號,浩浩蕩蕩地殺奔鉅鹿縣城而來。
鉅鹿縣保安團團長王文珍、警察局長甄福喜、縣政府秘書劉建三之所以沒有放棄鉅鹿隨縣長和國軍主力撤退,是因為他們已經與日軍秘密搭上了線,接受了日寇的委任,正準備籌組維持會。
見劉磨頭氣勢洶洶來攻縣城,王文珍和甄福喜、劉建三一商量。就決定據城死守。他們都知道,如果讓劉磨頭打進鉅鹿城,不說別的老百姓會怎麼樣,自己一家老小怕是都會死的很慘。再說,保安團雖然兵力不到1000人,但老兵多,裝備好,戰鬥力較強,加上又打著為保衛鉅鹿而戰的旗號,城裡的老百姓支援,也不怕劉磨頭那幫匪徒。
雙方一開打,果然和王文珍的估計差不多,劉磨頭兵力雖多,但遠遠達不到人手一支槍,加上又是強攻,所以,開戰第一天一攻擊,竟然拿保安團沒辦法,只好在縣城十來裡地的地方紮下營盤,準備慢慢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