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老百姓,又被日軍的燒殺搶掠所激怒,被一個日軍士兵在街上走、滿街老百姓都得鞠躬的屈辱所激怒,急切盼望有中國軍隊、中國政府能領導他們起來抗戰。因此,教導師一亮出八路軍旗號,馬上就引起了老百姓的響應。加上八路軍和以往的各路大帥乃至國軍的部隊都不同,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確實是人民子弟兵,自然就贏得了老百姓的擁護。
劉一民這段時間很忙。部隊展開後,一系列問題就出來了,基層建設缺乏幹部問題,如何讓群眾公平合理負擔軍糧、軍餉問題,各類武裝如何區別對待問題,如何更有效地宣傳發動群眾問題,怎麼樣處理與國民黨個別殘存政權的關係問題,如何推動土地改革問題,怎麼樣解決根據地商品流通與供應問題,等等等等,都一下襬在了他的面前。好在現在已經不是剛參加紅軍那會兒了,他不再是光憑歷史知識取勝的穿越者了。經過三年鬥爭的磨練,劉一民已經成長起來了,已真正具備了與職位、責任相符的才能了。
幹部問題好辦,劉一民採取的辦法是緊緊依靠冀豫省委和直南特委,把原來各地的黨組織骨幹幹部首先集中到南宮辦培訓班,講授抗日戰爭的戰略策略和政策,又從師直部隊、林楓率領的幹部團和教一旅、教二旅、教三旅的六個老骨幹營抽調一批幹部戰士到地方工作,先把兩個行政公署和各縣縣長、縣委書記、區長、區委書記、縣大隊、警察局的領導架子搭起來。象宋光武、閻耀彩、武勝志都被派到縣裡去當縣委書記去了。等宋任窮、李箐玉、陳再道、劉志堅率領中央從冀豫省委、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抽調的幹部隊和一二九師東進縱隊到達南宮的時候,各縣的骨幹幹部已經基本安排就緒。
見到這幾個人,劉一民心想命運真的很奇怪,明明歷史已經發生了改變,教導師佔了冀南,結果中央支援的幹部還是這些人。不過這也好,冀南的領導力量就大大加強了。劉一民和羅榮桓、蔡中、曾中生商量後,報告中央,任命宋任窮為冀南行政專區黨委副書記。陳再道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劉志堅為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
公平合理負擔軍糧軍餉問題,劉一民沒有這方面經驗,他的教導師從十八團開始,打的都是大繳獲的戰鬥,到陝西后,很快就開起了金礦、搞起了屯墾,部隊的經費和物資一直抖很充裕,還從來沒有向老百姓伸過手呢!不過抗戰是個長期的過程,建立政權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收稅、徵糧,保證戰爭需要。這個事情難不倒他,直接就交給政委去牽頭研究去了。
至於區別對待各類武裝和反動會道門的問題,這個時候的劉一民屢經大戰,殺伐決斷從不手軟,吃骨頭連骨頭渣都不會剩下。何況他又知道歷史上冀南根據地初期整編各類武裝不是很成功,小股土匪不說了,大股的民間武裝接受我軍改編後,部隊逃亡、反叛的很多,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將這些部隊打散與我軍彙編,嚴格執行我軍的政治工作制度。對於從湘江邊開始就對整編俘虜迭出新招的劉一民和教導師來說,對如何改編地方勢力部隊,早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辦法。劉一民自然不會重蹈歷史覆轍,現在國民黨正規軍已經全部撤退,連河北省政府都撤到洛陽去了,暫時也沒有人給這些地方勢力武裝撐腰,教導師實力又如此強大,那劉一民還客氣什麼?他自然是嚴令堅決消滅土匪武裝,堅決取締六離會、白槍會等會道門組織,所有地方武裝一律繳槍整編,班長以上幹部統統進***學習,學習結束統一分配工作。士兵統一編入編練司令部所屬各新兵團進行教育訓練,先搞訴苦運動,進行“三查”,轉換思想。
宣傳發動更不用說了,蔡中早已經被劉一民訓練成了行家裡手,李箐玉、劉志堅也都是這方面的大才,加上師、旅兩級政治部的宣傳幹部和從天津新招的知識分子、文藝人才,還有從天津運來的裝置,冀南日報、魯西日報、魯藝分校、師文工團、冀南軍區文工團、魯西軍區文工團很快就拉起了班子。部隊所到之處,都貼上了抗日宣傳標語,進行抗日文藝演出,把個冀南、魯西的抗日氣氛渲染得火熱火熱的。
處理與國民黨殘存政權的關係問題,相對比較複雜,因為這個時候國民政府實行的是保甲制,八路軍屬於國軍序列,在一般人想來,自然不能違背國民政府的政權制度。可惜劉一民是穿越來的,心裡從來就沒有把國民黨政權當回事兒,哪裡還會容忍自己的根據地裡保留國民黨那一套?因此,劉一民在小範圍的會議上講的很清楚,不管是漢奸政權還是國民政府政權,都給我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根據地裡只有一種政權,那就是我黨領導的、各階層廣泛參與的民選抗日民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