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除了祝賀教導師取得全殲日軍第二十一師團主力外,還通報了中共山東省委發動抗日武裝起義、組建部隊、積極打擊日寇的情況。
看完電報,劉一民馬上就想起了山東省委發動起義、組建山東縱隊的歷史。再一算時間,昨天,就在教導師消滅二十一師團主力、日軍獨立混成第四旅團攻佔聊城的前一天,也就是1938年元月26日,在山東徂徠山區,由中共山東省委發動的徂徠山起義誕生的光榮部隊——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第四支隊,在司令員洪濤、政委黎玉率領下,於寺嶺伏擊了日軍,炸燬日軍一輛汽車,消滅10名日軍。戰果雖然不大,但卻是威名赫赫的山東縱隊打響的抗日第一槍,以後,這支部隊會在**戰爭中發展成雄獅勁旅的。
聯想到主席一貫倡導的群眾路線和唯物史觀,劉一民就覺得這一段時間以來,自己把精力過多地放在了軍事鬥爭上。對發動群眾、建立牢固的抗日根據地指導的不夠。這樣下去,會讓主力部隊形成一種唯軍事觀點,時間長了勢必會造成重大損失。
自責不已的劉一民馬上給張海濤發去電報,要求東進支隊行動要迅速,進入魯中南山區後,一要放手發動群眾,二要緊緊依靠山東各級黨組織,支援、支援山東省委領導的各抗日部隊。
接著,劉一民伏案疾書,以《放手發動群眾,建立堅不可摧的敵後根據地》為題,給各旅、團和冀南、魯西根據地發去了指示電。
在電報中,劉一民寫到:“共產黨什麼都不怕,就怕脫離群眾。我們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群眾。**鬥爭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密切聯絡群眾,把我們的政策建立在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為群眾謀利益的基礎上,群眾才會擁護我們、支援我們,積極主動地為我軍提供物資補給,積極主動地參軍支前,同我們一起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反之,如果我們的政策脫離了群眾,給群眾帶來了損失,讓群眾不理解、不支援,我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再強大的部隊也會遭受失敗。歷史教訓已經無情地證實了只講軍事觀點不講群眾觀點的極大危害,因此,無論是主力部隊還是地方部隊。無論是黨的領導部門還是各支部、黨小組,都要把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讓群眾能吃上飯、穿上衣、有地種、有屋住,讓根據地的孩子們能上學識字等,作為工作的第一任務。各地、各縣、區、村,都要認真執行土改政策,讓群眾在土改中翻身當家做主人,為我們的抗日戰爭提供強大的源動力。”
然後,劉一民規定,今後反掃蕩作戰,縣大隊、區小隊、民兵的首要任務是掩護群眾安全轉移,利用地道、地雷開展地道戰、地雷戰,全力阻擊襲擾敵人。地方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根據地安全,主力部隊用於機動作戰。各部隊都要發揚紅軍傳統,作戰訓練之餘,配合地方政府開展群眾工作,幫助群眾開展生產。反掃蕩作戰結束後,根據地各部隊、各機關都要實行屯墾,建立自己的農場、養殖場,爭取實現自給自足,儘量減輕群眾負擔。
關於政權建設,劉一民明確要求。待條件好轉,根據地村級、區級、縣級、行署政權,都必須進行選舉。區以上政府組成人員實行“三三制”,其中共產黨員佔三分之一,非黨員的農民代表佔三分之一,非黨員的知識分子、工商業代表佔三分之一。無論是何種階層代表,都要按照普遍、民主、平等原則,由選舉產生。無論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參加政府工作。各級黨組織對政府工作起領導、監督作用。
電報起草好後,羅榮桓仔細斟酌了一下,建議改為第一次指示電,待此次反掃蕩作戰結束,認真總結後,再予以修改,做更詳細部署。
劉一民想想自己的“三三制”與歷史上我黨的“三三制”在說法上有所不同,是得需要經過實踐檢驗,就點點頭,同意羅榮桓的意見。
晚上10點,劉一民、羅榮桓率領主力離開武官寨,連夜渡過運河,沿運河向臨清方向疾進。
這個時候的日軍將領滿腦子都是建功立業的想法,盼望的是多打仗、打勝仗、快升官、升大官,不光是河村董急於收復臨清,他手下的大隊長們也都是這種想法。
佔領聊城後,老鬼子河村董少將一直沉浸在偷襲聊城成功的喜悅中。
此時已經臨近春節,但聊城街上空空蕩蕩的。河村董老鬼子領著一群鬼子軍官走在大街上,滿街都回蕩著皮靴的咔咔聲。
走進範築先將軍的司令部,河村董滿面笑容。對一群鬼子軍官說道:“諸君,我部仰承天皇浩恩,順利攻克聊城,寺內壽一伯爵已經下令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