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李毅!”吳靜芝和李新星追了上來。
“你們是記者,不去採訪那個方縣長和何厚德,跑出來追我做什麼?”李毅笑道。
“你到底是什麼人啊?”吳靜芝偏著腦袋,不解的問:“那個方縣長,憑什麼聽你的話呢?我看他對你恭敬的很!”
李毅道:“有嗎?可能,那個方縣比較講道理吧,而我講的話,又正好合乎理。”
“少臭美了!”吳靜芝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一定是在扮豬吃老虎!你只是一個領導秘書,卻裝出大領導的架子來,把方縣長他們全給鎮住了!”
李毅一怔,隨即莞爾而笑。
“還別說,你裝大領導,挺像模像樣的。”吳靜芝道:“是不是成天跟大領導在一起,所以就耳濡目染了?”
李新星道:“沒想到會是這樣。我們想採訪的新聞一個也沒有。”
李毅道:“我倒覺得,這樣的新聞,比有人投資建校,更有價值。教育這盤大棋,還得靠國家和政府來下。”
李新星道:“說得也是,慈善家發發善心,只能幫一所學校。國家那麼大,最終還得靠政府的指導和改革。”
吳靜芝道:“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前的孩子,沒有那麼吃苦耐勞了,稍微走遠一點的路,就喊苦受不了。所以校車就應運而生。哎,李新星,我們這教育專題的報道,是不是可以做一期校車的專題?”
李新星道:“當然可以啊!上層的領導,並不知道下面學校的具體情況,有時就算知道了,一時之間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如果能從這個題材入手,報道幾篇跟校車有關的新聞,估計能起到一點效果。”
李毅道:“你們這個想法很不錯,校車這個專題。值得一做。”
吳靜芝道:“就從一場車禍引發的校車思考開始!我們來做一個專題!”
李毅道:“兩位記者同志,我還有事,就此別過,後會有期!”
吳靜芝道:“喂。你不回省城嗎?”
李毅擺擺手:“暫時還不回。”
吳靜芝追問:“那你去哪裡?”
李毅道:“行無目的,興之所至。”
李新星道:“回省城時,記得來找我們,我請你喝酒!”
李毅呵呵一笑:“有空的話,一定去找你們。”
獨自駕車上路。
旅途中,總會不期而遇一些朋友,雖是陌路相逢,卻能帶來幾絲溫暖和友誼。
李毅的下一站,其實並不遠,就是方道宏所說的鄰鄉那所中心小學。
一路打聽。很快就找到了目的地。
中心小學原是本地的祠堂,擴建了一排校舍而成了學校。
李毅到學校裡走了一圈,就大致瞭解了這所學校的硬體設施。又找了兩個老師,問了問學校的教學情況。
不出所料,如果以督導的十四項指標來進行規範的話。這所學校一半以上是不達標的。
當然了,這裡的硬體設施,比起何厚德那個破學校來說,勝過千百倍了,而且這裡的師資力量很強大,集合了附近幾個村小的優秀教師,各門學課都有專業的教師。
在這裡。除了聽到讀書聲外,還能聽到唱歌聲,能看到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時的身影。
李毅繼續出發,到別的市縣去考察。
這天,車子駛入鳳涼山區地界。
剛剛進入國道不久,就見到路邊停著一排小車。還站著一排人。
李毅心想,這定是當地政府官員在迎接什麼上級領導,看這陣勢,來的人級別還不低,都迎到邊界來了。
中央三令五申。不能搞迎來送往這一套,但千古以來的習慣,豈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很多習慣都是陋習,但久植人心,要根除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奏效的。
官場之迎送,不只下面的人要改變思想觀念,最重要還是上級領導要改變思想。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你當領導的,喜歡排場,喜歡別人拍你馬屁,喜歡下屬對你奉逢,那下面的人就必定挖空心思來討好你。
這麼大熱的天,炎陽當空照,地面熱浪騰,這群人卻守在路邊,等候領導前來。想想都替他們覺得難受!
當個官,活得這麼辛苦,這麼累!偏偏還有很多人削尖了腦袋往這扇門裡擠。
這麼想著,李毅看到旁邊站著的那排人,忽然全衝馬路中間跑了過來,一邊跑還一邊揮手。
李毅看看後視鏡,心想是不是他們迎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