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笑道:“我的想法,跟陳書記不謀而合。就是以鄉為面,如果村民比較富裕的,就以幾個村為面,大家集資搞股份制鄉鎮小型企業。當然,這要本著村民自願,集體決議的原則,而且,這麼搞法,會引發很快新的問題,我們政府部門,就要充當救火隊員,哪裡有火就往哪撲,既要協調各村各鎮之間的關係,又要協助村民搞好中小型企業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為他們在政策上大開方便之門,不要在他們創業初期,就苛捐雜稅一籮筐,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陳凱明思索著說道:“這個想法是好的,問題是前無古人可以借鑑啊,引發的問題會很多。有些問題,是會超出我們想象之外的難。”
李毅說道:“也不是全無經驗。集體農莊,集體林場,就是最好的成功例子,另外,我在柳林任職時,就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本想在柳林進行實踐的,只可惜時不我待啊。來到臨沂後,尤其是看到東溝子鄉的村民,為了生活,冒著生命危險,上山採煤,我的這個願望就更加強烈了。千百年來的古老農業方式,是不是該改變一下了?怎麼改變?這是我們當政者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陳凱明的思路顯然被李毅帶動了,他摸出煙來,散了一支給李毅,自己也吸了一支,說道:“為什麼現在農村裡的人都往外面跑?是因現在的土地不養人嗎?我想不是,土地還是那塊土地,稻穀比以前的更加好,產量更加高,化肥也比以前要先進,可是為什麼,人們就是富不起來呢?這確實是個問題啊!”
李毅道:“要想穩,靠農業,要想富,要靠工業。農業要想大發展,農民要想富裕,我們必須帶領他們走一條農業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之路!農業,只有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才能把農民的雙手從農田裡解放出來,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更多的價值。”
陳凱明道:“農業產業化,這個名詞,我倒是聽說過啊!”
李毅笑道:“去年,中央一號首長在致信供銷社全國代表會議時,第一次提出‘引導農民進市場、推動農業產業化’。去年6月,中央一號首長視察農業、農村工作,提出‘農業發展也要靠兩個轉變’的重要思想,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理論基礎。他在講話中對產業化給予充分肯定,為農業產業化的順利健康發展指明瞭方向。而且,山東省早兩年就做出了相應的改制!我們這邊,已經落後於人家了。”
陳凱明一拍大腿,說道:“我就說這名詞怎麼這麼熟悉呢!呵呵,既然中央一號首長都做出了指示,我覺得可行!李毅同志,你再跟我具體說說這個東西,我自己看資料,總是領會得不夠透徹,聽你說一遍,我反而懂了。”
李毅笑道:“用一句話來概括,農業產業化,就是以市場為導向,提高比較效益為中心,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實現一體化經營的農業。
我們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圍繞主導產業,最佳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對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集種養加、產供銷、內外貿、農科教於一體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基本思路是:確立主導產業,實行區域佈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
我們臨沂可以依靠市場帶動發展農村經濟,學習外面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柳林鎮實行區域種養等做法和經驗,率先在南方省掀起一股農業產業化的大潮!”
李毅所說的東西,一半來自於別人的經驗,還有一些,則是自己近年來從政所得。農村的鄉鎮企業,大都跟農業相關,如何有效的把農業和工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農業企業化管理和發展,這是李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陳凱明和李毅談論了大半天,最後他決定支援李毅,在臨沂縣開展農村鄉鎮企業改制。
按照李毅的思路,最重要的是要先打造出一個龍頭企業,如何打造這個龍頭企業,就成了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