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同志,不管怎麼說,你先簽個字,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去再說。”陳凱明幾乎被李毅給侃暈了,差點忘了自己此來的目的。
李毅沉吟道:“陳書記,我就算把600多萬全部拿出來,又能保多久?兩個月,還是三個月?三個月之後,我們又上哪裡去要錢來維持?”
陳凱明道:“可是,這工資要是再不發下去,下面的同志就要罵我們縣委的十八代祖宗了!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李毅道:“陳書記,恕我直言,我們正是因為主次不分,有錢使錯了地方,這才導致了現在的窘迫局面。殺雞取卵的事情,我們不能再做了。這樣下去,我們永遠也改變不了現在的困局。”
陳凱明道:“那你是個什麼意思?”
李毅笑道:“用這些錢來養雞生蛋!鄉鎮企業就是我們要養的雞,財稅就是我們要的蛋,只有雞多了,雞大了,我們才有更多的蛋吃。”
陳凱明皺眉道:“這個時間是不是太長了?眼前火燒眉毛了啊!”
李毅心想,自己雖然取得了市委的支援和信任,但具體工作還是要在縣裡展開,陳凱明和孫正陽的態度,對事情的成敗,也起關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己必須把這兩個當家人綁到一條戰線上,這樣工作起來才能事半功倍。於是沉著地說道:“陳書記,火燒眉毛,畢竟也只會把眉毛給燒了。我們再不發奮圖強,就那要引火燒身了啊!”
“陳書記,你聽我說。”李毅見陳凱明要開口反駁,繼續說道:“我有一個想法,只要我的這個設想取得了成功,所有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陳凱明道:“我知道你有想法,可是眼前的難關還是要度過的!”
李毅道:“今年其實也就上半年困難一點,下半年開始,經開區上了正軌,各個企業都已經投產,我們縣財政就會陸續好轉。再困難,也就兩個季度的事情嘛!叫大家咬咬牙,就挺過去了。”
陳凱明道:“你搞鄉鎮企業改制,一時半會也用不了這麼多錢吧?借用幾個月,也不會影響到你的事情。”
李毅道:“陳書記,我先跟你說說我的想法吧,雖然我也派送過報告的副本給你,但是我親口說出來,可能更有感覺。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具體來說,有兩種模式的發展,一種是線型的,一種是面型的。”
陳凱明道:“麵條不也是線條型的嗎?有什麼區別?”
李毅微微皺眉,不知道陳凱明是故意搗亂呢,還是真的沒有聽懂?於是解釋道:“我這裡所說的面,是指幾何圖形中一個平面的意思。”
陳凱明微微哦了一聲,看來是真的沒有聽懂,看著李毅,聽他說下去。
李毅說道:“線型發展,就是把我們全縣裡面那些經營相同生意的小企業和小作坊進行整合,弱弱聯手,組合成一個或者數個大中型企業,成立股份公司,合資經營,共負盈虧。我在下面鄉鎮調研時,很多小型企業主就跟我談到過這個想法,說如果多幾個人合夥做生意就好了。但是,他們自己是囿於鄉土之間的成見,加上彼此不熟悉,沒有一個牽頭之人,這種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不敢付諸行動。現在,我們政府就扮演一個牽紅線的月老角色,把全縣所有相同行業的企業主們召集起來,開一個交流會,討論一下這種方法的可行性。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我們會先選一個行業進行試驗,觀其成效,再進行後續舉措。”
陳凱明聽了,摸著下頜,點頭道:“有點意思,李毅同志,我聽你這麼一說,果然比報告來要明白許多。”
李毅知道陳凱明學歷不高,知識底子並不好,對有些書面上的東西,看過了卻不理解的情況,再所多有,平常做報告時,還經常鬧出一些不大不小的笑話。倒也沒有瞧不起他的意思,那個時代過來的基層幹部,有幾個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了?只要他一心為民便是好官。
微微一笑,李毅說道:“陳書記,我再給你說說面型發展。”
陳凱明嘿嘿一笑:“我猜測啊,你所謂的面型發展,就是以一個村或者一個鄉鎮為單位,大家集資辦企業!”
李毅微微一訝,豎起大拇指道:“陳書記,高明!這個東西,我可是想了幾個月,想死了多少腦細腦才想出來的,你卻一下子想了出來!早知道,我要早些找你討論,說不定就不要走這麼多的彎路了。”
陳凱明擺手笑道:“這不同,我只是瞎猜測。你可是走訪了各鄉各鎮,從實際調研得來的一手資料,是經得起推敲的,當然還是你做事踏實。說說你的想法吧,我對這個還真有些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