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小說:達爾文傳 作者:世紀史詩

,至今還在頂端生長著那樣,有時我們看到如鴨嘴獸或肺魚之類的動物,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由親緣關係把生命的兩條大枝連絡起來,並由於生活在有蔭庇的地點,便從致命的競爭裡得到倖免,如果由於生長而生出新芽,這些新芽如果健壯,就會分出枝條遮蓋和壓倒四周許多較弱的枝條。所以我認為,這巨大的‘生命之樹’在其傳代中也是這樣的,這株大樹用它的枯落的枝條填充了地殼,並且用它的分生不止的美麗枝條遮蓋了地面”。

第六章是《學說的難點》,這一章的結尾部分也是值得特別注意的。這裡達爾文極其巧妙地把居維葉以模式統一法則和生存條件法則所表達的神學論原則和唯心論原則變為自己理論中的話,變為因果關係的話。他把模式統一看作是遺傳作用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自然選擇使生物變異。使生物無論過去或現在都適應“生存條件”。

這一章的結尾是這樣寫的:“人們都承認,一切生物是依照兩個大法則即‘模式統一’法則和‘生存條件’法則形成的。模式統一是指我們在同綱生物裡看到的,與生活方式毫無關係的構造上的基本相似這種情況而言。按照我的理論來看,模式的統一可以用起源的統一來解釋。有名的居維葉所經常堅持的‘生存條件’的說法,完全包括在自然選擇的原因之內。因為自然選擇或者是依據現在使各生物的變異部分適應於有機的和無機的生存條件而發生作用,或者是依據它們在過去的時代的適應情況而發生作用,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器官是否經常使用也對適應產生影響。而器官本身又受到外界生活條件的直接影響,並且在任何情形下都受到生長和變異的各種法則的支配,因此,‘生存條件法則’實際上是比較高階的法則;因為透過以前的變異和適應的遺傳,它把‘模式統一法則’包括在內了”。

第八章本能——被達爾文縮減了一半,他刪去了①許多複雜本能的例子,這些複雜本能的發展情況早就引起了他的興趣,所以他儘量將其收入《概要》裡,這裡只舉了三個例子。這一章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最後,最能滿足我的想象的是(雖然這從邏輯角度來看可能並不是特別令人信服的),不把這樣一些本能,如一隻小杜鵑把義兄弟逐出巢外的本能、蟻養奴隸的本能、姬蜂科幼蟲寄生在活的毛蟲體內的本能等,看作是被特別賦與的或被特別創造的本能,而只看作是決定一切生物進化(即繁生、變異、最強者生存、最弱者死亡)的一個一般法則的一些不大的結果”。

①刪掉的這一部分內容刊登在《達爾文全集》1939年蘇聯科學院版第3卷。

第十章——《論地質紀錄的不完全》——的結尾部分出色地利用了賴爾首次使用過的一個比喻。“至於我自己,則遵循著賴爾的比喻,把地質的紀錄看作是一部已經散失不全的、並且是用變化了的語言寫成的一部世界歷史;在這部歷史中,我們只有最後的一卷,而且只涉及到兩三個國家。在這一卷中,又只是在某些地方儲存了篇幅很短的一章,每頁只有寥寥的幾行。緩慢變化著的語言的每一個字,在連續的各章中多少有些不同,這些字可能代表埋藏在連續地質層中的、而且被錯認為突然發生的諸生物型別。按照這種觀點來看,上面所討論的那些難點就可以大大地縮小,或者甚至消失”。

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談的都是《地理的分佈》。因此只是在第十三章的最後才有總的結論和結尾部分:“按照我們的學說,在時間和空間裡的這些不同的關係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論我們談的是在連續時代中曾經發生變化的接近的生物型別或者談到的是遷入遙遠地方以後曾經發生變化的生物型別,在這兩種情況下,它們都被普通生殖的同一紐帶連結起來;在這兩種情況下,變異法則都是相同的,而且變異都是由自然選擇的同一方法累積起來的”。

末了,最後一章——《複述和結論》——的結尾部分,同時也是全書的結尾部分,這裡最後一次列舉了幾個最重要的理論要素,並將主題上升到了解世界生命過程的熱情洋溢的程度。“靜心觀察下述情況是有趣的:一個樹木密茂的岸邊,長滿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植物,鳥類在灌木叢裡歌唱,各種不同的昆蟲飛來飛去,蚯蚓在潮溼的泥土裡爬行;並且思考下述情況也是有趣的:所有這些構造精巧的型別,彼此是這樣的不同,彼此是這樣複雜地相互依存著,而它們都是依靠在我們周圍至今還在起著作用的那些法則產生出來的。這些法則,就最廣泛的意義而言,就是伴隨著‘生殖’的‘生長’;幾乎是由生殖而必然產生的‘遺傳’;由於生活條件的直接和間接的作用以及由於使用和不使用的情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