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部分(3 / 4)

象木偶,僅僅是由於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在後面牽制。

第十七章 結束語

本書已就盟國佔領德國頭幾個關鍵性月份的情況作了概述。這種佔領不僅應視為一個歷史過程——雖然所有這種過程都是獨特的——而且是一次行之非易的修好實習。盟國要尋求答案的基本問題是:怎樣才能防止德國發動擾亂世界的週期性侵略呢?用什麼辦法才能最有效地使戰敗國服從戰勝國的意志,並確保在以後的歲月裡戰敗國所推行的政策能夠遵循為戰勝國所滿意的方針呢?

在理論上處理這一問題的方法有三個,一是剝奪戰敗國的侵略手段,二是消除其侵略慾望,三是明確指出侵略必將吃虧。要剝奪侵略手段而不在同時剝奪生活資料是難以成功的,在軍隊依靠工業的今天尤其如此。因此,254這就往往引起侵略慾望,結果與第二種方法背道而馳。但是,推行第二種方法必須包括形成一種思想觀念,這是命令或武力威脅所無能為力的。況且,對社會進行深入觀察就可以突出地看到思想觀念在一定文化中普遍流行的程度,而此種思想觀念乃是一定文化的歷史、社會、經濟和地理環境的產物,不易於用產生某種效果的方法去加以塑造。

既然沒有激情就無從進行戰爭,在憤怒和復仇情緒的鼓動下,往往促使採用第一種解決辦法。但在同時,經驗與人情兩者都否定懲罰性的解決辦法,而主張寬大。在大多數情況下,持這兩種見解的人都是非常堅決的,無法完全對之施加影響,但他們又是過分優柔寡斷,不能毫無保留地自行其是。結果所採用的折衷辦法往往被認為憾事,其原因是:懲罰太甚,不能消除侵略慾望;寬大過度,則不能消滅侵略手段。有人提出,兩種解決辦法中的任何一種只要系統地貫徹到底,就可望取得成功,而中間道路必然是行不通的。

這一結論是否正確,也許值得懷疑。不管怎樣,這種結論背後的思想是空想主義的,因為產生這兩種解決辦法的動機都是出自人的本性,在媾和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出現。而且,教養兒童和改造罪犯的經驗似乎都表明需要寬嚴結合,或者如大衛王所說的憐憫與誠實相結合。只講嚴格的人,遭人憎恨;一味讓步的人,不受尊敬。兩者之間的中間道路於是就包含在重修舊好的第三種辦法之中了。因為,要明確指出侵略必將吃虧,如果只說侵略將遭到壓倒一切的力量的回擊,這是很不夠的,還得展示出和平政策必將開花結果的某種前景。處理個人之間的問題,要做到不偏不倚尚且不易,涉及到國家之間的問題,那就更難為力了。一方面,要表明使用武力將在實際上遭到反對,而且是決定性的反對,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另一方面,要在國家之間建立那種在處理個人問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的相互尊敬和體貼的關係,也更為困難。兩者之間所需要的那種均衡,是無法開出一個精確的處方的,正確的比例如何,將因時因事而異。然而,儘管難以找到正確的比例,但是隻要能夠這樣去做,它仍然是成功地爭取和平與成功地制訂對外政策的關鍵。

對於一個已經一敗塗地的國家,需要進一步向它表明,對征服者進行侵略必將吃虧,而且要使它自動接受將255 來的和平解決辦法。但是,戰勝國如果是幾個國家的聯盟,那麼只有在這個聯盟團結一致時,那樣做才會取得成效,而在歷史上,勝利的聯盟陷於分裂是屢見不鮮的。如果盟國能就一項共同的政策達成協議,那就會大大推動它們在德國締造和平的工作:有關的政治家們有足夠的理由去為保持四大國之間的合作而作出犧牲。的確,任何人只要想到四大國的分歧對未來世界產生影響的全部含意,就不會想把他們的努力斥為短視、無知或徒勞無益了。萬一歷史證明是使人誤入歧途的,那麼世界前景倒確實是光輝燦爛的了。同時,毫無疑問,因為四個戰勝國在如何對待戰敗國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大分歧,所以要作出一番努力來達到四國的協調一致,這樣一來,要找出一種正確對付德國人的方法,其任務就大為複雜了。

英美所抱目的的基本點是把一種政治和社會制度引進德國,而這種制度比第三帝國曾經推行過的更接近於“民主生活方式”。俄國人也宣稱他們的目的是建立“民主政治”,用詞的一致一時掩蓋了思想上的根本分歧。俄國人處理賠償問題的最初做法,除了適應於外國人的刺刀所支援的專制政府外,是否還適應於任何其他形式的政府,這是值得懷疑的。這一困難處境,看來他們自己在一定時候也承認了。然而,這種做法與促進以人民抉擇為基礎的自治,肯定是水火不相容的,而這種自治卻是西方政策所公開宣佈的目標。英美因為希望同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