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同波蘭之間的糾紛甚至更加複雜,因為英國雖然承認了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但它在戰爭期間對波蘭流亡政府欠下了深刻的道義責任。例如,不列顛戰役中擊落的德國飛機有百分之十是波蘭空軍的戰績,這是不能抹煞的。英國政府當初為波蘭而參戰,並且取得了流亡在國外的波蘭人的幫助,這些人為盟國的事業作出過寶貴的貢獻。在義大利作戰的安德爾斯部隊現在成了一個急待解決的政治問題。貝文曾於1945年8月敦促國外的波蘭人回到波蘭去,從那以後,他作了巨大努力,以保證這些波蘭人,特別是波蘭軍隊能夠回去;但現在看來,大多數人是肯定不願意回去的了。因此就產生了他們的復員和安置問題。
在波茨坦會議上,三大國曾同意保證使波蘭國家的財產由波蘭臨時政府接收,並採取措施保證不讓該項財產落入“第三者”之手。按照這個協議,英國政府凍結了英格蘭銀行中的波蘭資產,並因此而不得不面對很多的批評。可是,流亡政府在戰爭期間欠下了很大一筆債務,又由於波茨坦會議上已經商定,波蘭臨時政府也好,三個盟國中任何一國也好,都沒有必要承擔這項債務,因此就得去找一個還債者。英國政府同波蘭之間在財務方面的麻煩,雖然與美國在這方面所遇到的麻煩性質不同,卻是同樣地惱人;在1945年和1946年期間,關於英國境內波蘭資產處理問題的爭執一直在繼續著。最後英國政府同波蘭臨時政府達成了一項協議,即存放於英格蘭銀行的七百萬美元的波蘭資產中,四百萬美元由英國政府保留,用以清償波蘭流亡政府的債務,其餘部分應交給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
在義大利的十一萬二千名波蘭軍人,是使波蘭臨時政府經常擔心的一個根源。臨時政府要求有權向留在英國和西歐的波蘭武裝部隊說明自己的立場,他們獲得了這一權利,但是,安德爾斯在這之前早已告誡過他的部下,要對政府派來的鼓動者的詭計作好心理上的準備。1946年3月,'英國'與波蘭民族團結臨時政府就波蘭軍人回波蘭去的條件達成了一項非正式的協議,但是當貝文於3月20日向下院解釋這項協議時,他說,他對於波蘭臨時政府突然提議要改變這些條件深感不安。不管怎樣,貝文呼籲波蘭人回國的一個文告,連同臨時政府列舉返回波蘭的條件的宣告,還是按照協議在波蘭武裝部隊人員中散發了。貝文還說,“遣返這些戰士的安排如能獲得成功”,將對英國和波蘭今後的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
5月22日,貝文在下院宣佈了關於決定留在波蘭國外的波蘭人復員後的安置計劃。他說,自從戰爭結束以來,大約已有三萬波蘭人宣佈願意回波蘭,剩下的還有約十萬人在海外(主要在義大利),六萬人在英國。他就英國政府為了履行其對波蘭人所負的道義責任而制訂的“波蘭人善後安置團”計劃作了說明,這一計劃就是使波蘭人在重新定居下來或歸化以前,有一個確定的身分。具體細節將在以後公佈。作為第一步,他宣佈他的政府打算把波蘭第二兵團從義大利調到英國。
1946年6月8日倫敦舉行勝利遊行時,英國對波蘭武裝部隊所負的道義責任使英國人深感內疚。波蘭飛行員應邀參加遊行,但當他們發現未邀請其他波蘭武裝部隊人員時,波蘭空軍人員就拒絕參加。6月5日,丘吉爾在下院表示對這一情況深感遺憾,並表示他對波蘭國內的事態發展很不滿意。他接著說,“波蘭的命運看來象是一幕無休止的悲劇;當初我們正是為了波蘭,才在一切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投入了戰爭,今天卻傷心地眼看著我們的努力所帶來的奇怪結果。”
第二章 波羅的海國家
第一節 西方國家對波羅的海沿岸各蘇維埃共和國的承認問題
1944年初,當紅軍逼近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的邊界時,三國的政治地位問題又一次突然引起了各大國的關注。直到戰爭的這一階段為止,三大國總算有可能避免了在討論蘇聯邊界地區時所無法避免的原則衝突。戰時反對共同敵人的有效合作曾經是壓倒一切的當務之急;但是這種實際需要,即使在它最令人鼓舞的時刻,也沒有能掩蓋蘇聯政府為一方和美國政府為另一方之間,在對待蘇聯西部邊界以外的、在1939年前曾經是一些獨立國家的地區的命運方面所持態度的根本分歧(英國政府的態度不大明確,並隨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1940年夏,緊接著法國淪陷之後,波羅的海沿岸這三個共和國就被併入蘇聯,成了加盟共和國。伴隨著那次合併的一些事態發展,是美國和蘇聯對波羅的海國家所持態度分歧的根源,而隨著蘇軍日益逼近兩次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