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遺留下來的黑暗中的一次短暫的閃光,但它確實鋪設了一條照明跑道,如果人類要使自身免受它自己的專門技術目前所造成的毀滅的威脅的話,就得沿著這條照明跑道所指的方向前進。
第一節 聯總的起源
(一)關於需要成立戰後救濟組織的早期認識
聯總是……對於當前聯合國這一世界合夥組織及有關政府有無能力達到和平時期目標的首次重大考驗。它是自由人民為培育有效的協同工作習慣而作的第一次大膽嘗試。現在臨到我們大家來證明,世界上的國家,不僅為了戰爭與破壞,而且為了互助與醫治創傷,能夠聯合起來從事公益活動。這樣,在和平方面所贏得的勝利,將不亞於戰爭的勝利。
首先預見到“善後救濟”的需要並加以詳細說明的,是英國經濟作戰部,這是一個專門擴大敵國經濟困難的部門。1940年8月,封鎖已擴大到整個歐洲。當時,人們對這樣一個問題相當懷疑,那就是流亡在外國的盟國政府及其為盟國事業服務的人民(特別是挪威的海員)將如何對待他們在敵佔區的家庭和人民所受到的封鎖威脅。因此,人們感到,在封鎖的同時應當發表一項宣言,說明歐洲一解放就可獲得食物供應,英國政府並將為此而建立儲備。必須記住,此時美國還仍然是一個“中立”國家。
與此同時,貿易的停頓引起了或者將會引起物資過剩的問題。過去出口到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法國和中歐的糧食與原料不再能找到正常的市場了。因此生產國看來似乎要有大量的存貨積壓起來,從而給生產者帶來苦惱。由於缺乏運輸船舶,這些困難又進一步加劇了。
過剩問題影響了英聯邦的許多國家,影響了法國的非洲殖民地(它們已同戴高樂和“戰鬥法國”同患難,共命運)以及比屬剛果。這也是南美國家所關切的問題。1940年7月在哈瓦那召開的美洲外交部長會議,討論了一些措施,將那些對於美洲的共和國具有重大意義的積壓商品進行臨時處理和有組織地銷售。
英國於1940年8月成立了政府剩餘物資輸出委員會(主席是下院議員阿瑟·格林伍德),還成立了政府各部門負責人委員會,由弗雷德裡克·李滋…羅斯爵士(經濟作戰部大臣)擔任主席。這些委員會所面臨的問題是:(1)如何使過剩問題同戰後歐洲的救濟工作協調一致起來,(2)探討同美國合作的可能性。美國當局對於當時向它進行的試探所作出的反應是令人失望的。它似乎傾向於特別救濟措施的想法。
因此,聯總的籌備史可分為兩個階段:(1)1940年8月至1941年9月(聖詹姆斯宮會議)——物資過剩時期;(2)1941年9月至1943年11月(聯總協定簽字時期),這時已是物資匱乏而不是物資過剩了。到了此時,政府有關“過剩與救濟”的工作也已從經濟作戰部移交給貿易部了,政府各部門負責人委員會則更名為戰後商品政策與救濟委員會。在1940年8月(這是聯總籌備史的起點),正在考慮中的過剩物資有花生、幹椰肉、椰子油、棕櫚仁、棕櫚油、棉子、亞麻子、蓖麻子、小麥、玉米、大米、肉類、牛、皮革,糖、咖啡、可可、胡椒、香蕉、棉花、劍麻稈、銅和菸草;受到影響的生產國都是英聯邦成員國(當時包括緬甸以及未來的巴基斯坦、印度或印度聯邦的領域,此外還有錫蘭),英國的非洲殖民地、馬來亞、西印度群島、法屬非洲殖民地、比屬剛果、荷屬東印度群島以及中美和南美一些國家。
溫斯頓·丘吉爾於1940年8月21日向歐洲被侵略國家提出了最終要對它們進行救濟的肯定保證,他提出:
我們的意圖是,不僅對德國,而且也對義大利、法國以及被德國佔領的所有其他國家,實行嚴格的封鎖,並且還要加強這種封鎖。……由希特勒來承擔全部責任,並且希望呻吟於希特勒枷鎖下的歐洲各族人民以一切方法提供協助,加速砸爛枷鎖那一天的到來。同時我們能夠並且願意事先作出安排,以便在任何遭受奴役的地區完全肅清了德軍並真正獲得了自由之後。就可以迅速運進糧食。我們將竭盡全力鼓勵在全世界建立糧食儲備,從而使歐洲各族人民,我慎重地說明,包括德國和奧地利人民在內,能夠始終看到這個確定無疑的事實,即一旦納粹勢力被粉碎,他們所有的人將立即獲得糧食、自由與和平。
這種隨著勝利的到來就可獲得救濟的保證就是聯總活動的基石。在英國經濟作戰部下面設立了一個救濟司,負責使過剩問題和對已“解放”國家的救濟問題,協調一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