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部分(2 / 4)

載德國士兵經瑞典從特雷勒堡開往裡克斯格蘭森到挪威的列車不是每週兩班,而是每週三班。德國士兵南來北往的人數比例也有所變動,9月至11月間,送往北部的人數達八萬六千零二十八人,而送返德國的則為七萬三千零九十八人。此外,德國人還利用了允許輸送軍需物資的許可證制度的便利。第一次申請是在1940年9月7日提出的,及至同年12月底,已有四百五十輛載有軍需物資的大貨車駛過瑞典。

然而,瑞典政府還是繼續試圖保留某些獨立的象徵,並繼續不遺餘力地抗拒德國人的壓力。l940年10月,德國人要求允許一支由一萬五千人組成攜有軍用物資的分遣隊假道過境,並要求在原則上允許那些既非前往度假,又非銷假返防的德國士兵過境,這兩個要求最初都遭到了拒絕。但在12月5日,在現有的協定上又附加了一份備忘錄,規定增加准許假道過境計程車兵人數,並把他們稱作“主要是休假的”士兵。就這樣,到那年年底,經由挪威送返德國的總人數即達十三萬三千一百三十五人,送往挪威的達十二萬九千一百零五人;但有一點看來很明白,即由挪威送返德國計程車兵,其中較大一部分是度聖誕節休假。1941年上半年期間,每月往返的人數各增加到三萬至三萬五千人;而在這六個月裡,南下的人數逐漸下降了。因此,根瑟於3月1日抗議說:過境運輸的發展情況明確顯示出德國是在向挪威調兵遣將,而這是與協定不符合的。德國人接著提出了種種藉口,因而瑞典又於3月10日再次提出抗議。德國公使維德親王被告知說,瑞典不能接受這種局面:要麼立即進行糾正,以恢復正常的均衡狀態,要麼廢除協定。德國政府在答覆時採用了威脅口吻,通知瑞典:過境運輸必須暫時原封不動地繼續下去,倘若瑞典反對這樣做,“則將造成十分危險的局勢。”不過,3月23日,過境運輸已大致減少到正常範圍。可是,更壞的事情卻接踵而至。在蘇德戰爭(芬蘭捲入了這場戰爭)爆發時,瑞典政府於1941年6月25日宣佈了一項影響更大、但卻是“僅此一次”的讓步——入境特許,准許整個一師的德國士兵假道瑞典由挪威開往芬蘭。這支德國部隊要不停留地透過瑞典,而且,在瑞典境內時每列火車都得聽從瑞典的指揮。作為這次讓步的理由,瑞典指出了它和芬蘭的特殊關係,以及德國政府和芬蘭政府都提出了這一要求的事實。在我們對這種特殊讓步進行評價時,必須記住當時德國政府是決心要使這場戰爭被看作代表整個歐洲對蘇聯進行的一次聖戰的,因此便依據這一原則給瑞典政府施加了特殊壓力。同時,也必須考慮到德國軍隊在那一時期節節獲勝,及瑞典自身所處完全孤立的境地。盟國可以對它的非中立行為提出抗議;但倘若一旦瑞典被捲入戰爭,他們卻無法有效地助其一臂之力。儘管如此,瑞典政府決非心甘情願地屈服於德國人的要求,據瞭解,在商討如何對付這項要求的內閣秘密會議上,就有過明顯的意見分歧。當時不斷謠傳,說什麼國王本人也切望這一讓步能獲批准,他甚至威脅要退位,如果內閣拒絕同意德國人的要求的話。(當時的財政大臣厄恩斯特·韋福斯在回憶錄中曾提到了德國駐瑞典公使給希特勒的一份報告,在這報告中維德親王寫道:國王告訴他,為了說服內閣同意恩格爾布雷希特師過境,他曾被迫“談到了退位的問題”。在韋福斯的書出版以後,戰爭時期的瑞典外交大臣根瑟接見了該書作者,他在會見時宣稱:在內閣會議上國王並未實際用過“退位”這一字眼,而他實際使用的言詞也不大可能被解釋為含有這種意思。至於被引述的國王對維德親王的講話,當時根瑟不在場,他認為,國王可能使用過這樣的言辭是為了促使德國公使意識到瑞典反對德軍過境的嚴重性。l955年11月12日,瑞典外交部未加評論地全文公佈了維德親王傳送給裡賓特洛甫的那份報告。)

不論議會還是全國上下對於宣佈內閣這項決定的反應情況清楚地說明,再要進一步作出類似的讓步而不引起嚴重的反響是不可能的了。不知是由於這些反應的緣故呢,還是因為政府內部反對對德讓步的情緒日益增強,瑞典政府曾明白表示:這是僅此一次的讓步;而當德國報紙竭力對瑞典的行動作出不同解釋的時候,瑞典外交部立即用官方公報的形式堅決加以否認。德軍過境自6月27日開始,持續了約兩星期之久,約一萬五千二百名德國士兵就這樣由挪威調到芬蘭。那些把這個師稱作“增援部隊”,並聲稱已有更多德國士兵被輸送過境的謠傳後來都被否認了。隨後又提出的關於德軍假道瑞典開往芬蘭的要求都遭到了堅決的拒絕。

1941年夏天,瑞典對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