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餘波未盡,特別是在法國人本身之間。對於義大利和巴爾幹國家,美國和英國的政策繼續有分歧。在歐洲各處,俄國人和英國人彼此不安地注視著對方的行動。
隨著對德戰爭似乎即將結束,有關對日戰爭的問題變得更重要了。就“大同盟”來說,重大的問題是英蘇兩國將透過什麼途徑、用多少兵力以及在何種指揮系統下,把它們的軍隊從歐洲開往遠東。盟國在太平洋、緬甸和中國的合作始終沒有象在歐洲那樣順利和有效。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而作的種種努力,未能使事態走上正軌。儘管路易斯·蒙巴頓勳爵於1943年11月被任命為東南亞盟軍最高統帥,英國、美國和中國領導人之間的摩擦繼續存在。在太平洋,美國完全支配一切,以致盟國關係的問題退居次要地位,而最受人注意的倒是美國海軍和陸軍之間的競爭。
我們已經看到,歐洲戰事結束後英國進攻日本的作用是和經濟問題分不開的。歐洲戰鬥停止後,英美經濟一體化的結構至少會部分分裂開來,英國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經受不起這種打擊。這使英國人面臨嚴重的進退維谷的局面。英國政府用於對日作戰的人力和物力愈多,則可以用來為英國經濟的獨立和戰後的穩定作準備的力量就愈少。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