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才有可能去利用那極端緊張的局勢。由於動員了武裝部隊以防備匈牙利或甚至匈德兩國的聯合入侵,這時整個國家都已陷入了這一可怕的局面。那天下午,在德國公使的陪同下他拜訪了加芬庫,並指出“羅馬尼亞由於繼續拖延簽字而正在冒的風險”。他說無論如何他要在第二天晚間回到柏林去;他要求“進行有外交部長本人參加的直接談判,或者是由國王立即接見他”。不久之後,法布里齊烏斯接到柏林外交部的一個電話,大意是說“它把就在當天晚上簽字看作是極其重要的”。
沃爾塔特所要求的直接談判在下午7時開始了,並整夜繼續舉行:起初,除了他和布若尤之外,只有加芬庫和財政部長參加,但後來把首相也請來了,有一個時候國王自己也來到會議室露了一下面。由於加芬庫要求列入一項德國的和平意願的保證,沃爾塔特作了讓步,在序言中插進一個措辭含糊的短語。但是在經濟領域方面,他只答應作無足輕重的詞句更動。羅馬尼亞人拒絕在組成一個混合工業委員會方面進行合作,他們要求在金融和資本投資方面有限制性的規定,以及他們迫切要求一筆國家貸款:所有這些全都被擱置一邊,不予考慮。最後首相離開會議室去徵求其餘各部長和國王的同意,條約文字在3月23日晨4時宣告完成。羅馬尼亞人的最後一個企圖(在中午時)是要再作某些修改,但由於沃爾塔特拒絕重開談判而未能如願。條約和秘密議定書最後在那天傍晚5時半簽了字。在上火車回柏林前沃爾塔特驅車去王宮,國王向他表示,“對條約的條件和條約能在此刻簽字”感到滿意。按照裡賓特洛甫的指示,他告訴卡羅爾說,他“現在可以對加芬庫被邀去柏林訪問的前景抱有希望了”——這是一種暗示,大概德國對去冬壓制鐵衛軍一事感到的不愉快終於平息了。
在條約簽訂之後,羅馬尼亞同匈牙利之間的緊張關係稍有鬆動,透過正常外交途徑來謀求緩和的談判也在25日開始了。但是如果加芬庫以為一旦條約簽字德國就會為羅馬尼亞而向布達佩斯施加壓力,那他的希望不久就要破滅。匈牙利現在是拒絕考慮羅馬尼亞對盧西尼亞的領土要求,並堅持羅馬尼亞必須比它先復員;而羅馬尼亞則在未取得交換物即一項互不侵犯的宣告和匈牙利對現有邊界的保證之前,是不願復員的。但是柏林的外交部仍擺出一副中立的姿態,只是在一點上進行干預。3月29日在兩國的公使館各自向本國報告說,有人提出了一項建議,即稍加修改後恢復1938年8月23日由匈牙利和小協約各國草簽的布萊德協定。德國人從一開始就不贊成這項協定,因為它也許會緩和捷克斯洛伐克同匈牙利之間的緊張關係:他們仍不信任東歐的一切多邊聯合,而寧願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只分別作出各自的雙邊安排。魏茨澤克因此在30日指示駐布達佩斯的埃德曼斯多夫,利用他個人的影響去反對“出現贊成小協約國的陳腐原則”。第二天韋爾曼對斯托亞伊也講了同樣內容的活。匈牙利人對德國的建議很快就作出了反應,4月2日恰基告訴埃德曼斯多夫說,他要“使羅馬尼亞儘可能不進行下去”,並且在目前也不“考慮同南斯拉夫進行談判,以避免即使是好象同小協約國有聯絡”。三天之後,對從匈牙利得到任何滿足已喪失信心,並認為“緊張關係的直接原因正在消除”,羅馬尼亞人於是開始復員——不過於4月7日又取消了,理由是匈牙利人並未跟著同樣辦理,並且在挑起邊境事件。雖然德國人這時的確背離了他們的“不干預”外交而向雙方暗示緩和將受到柏林的歡迎,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在此後一段時間內仍很緊張。
不過,與此同時,替羅馬尼亞十分擔憂的西方國家,在它同德國簽訂經濟條約後的幾天之內,焦慮也就減退了。還沒有察覺到它們現在又對波蘭可能遭受威脅產生了新的憂慮,柏林的外交部現在正在研究法國報紙上的一篇報道的真實性,那篇報道說英國和法國已簽訂了一項關於德國如進攻瑞士或低地國家英法將聯合行動的協定。3月25日駐海牙的德國公使同荷蘭外交部秘書長討論了這件事。雖然柏林在同一天起草的一項要在布魯塞爾、伯爾尼和海牙採取“適當的外交行動”的指示,按照裡賓特洛甫的命令取消了;魏茨澤克本人在27日,後來又在30日,同駐柏林的瑞士公使談了話,而比利時大使31日同他談話時更是主動提出了這個問題。每一次得到的情報都不外是:法國或英國都沒有同這三個有關政府中的任何一個有過正式接觸,除了報上已刊載的之外,對此事一無所知。瑞士公使還聲稱,瑞士不能阻止第三方各國達成一項協議,把侵犯瑞士的中立看作是構成宣戰理由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