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加入任何評論;當他讀到關於波蘭特使抵達的時限這一句話時他才指出,這似乎帶有最後通牒的味道。對此,兩位德國部長都“使勁地、激烈地予以否認”。希特勒說事情十分緊迫,不僅是因為已經動員的兩軍對壘,隨時有發生事變的危險,而且因為“德意志人正在波蘭遭受屠殺”。他還加了一句:亨德森或英國政府是不會為此而有“絲毫介意”的。會談在激烈的爭辯聲中結束。當戈林這天夜間從希特勒處得知這一情況後,認為局勢十分不妙,於是立即再次把達勒魯斯找來。(後者仍在充當戈林和英國大使館的中間人,那天早晨月戈林談過話以後就立即去見亨德森。戈林在談話中樂觀地強調,希特勒打算向波蘭人提出合乎情理的條件,並且說要邀請他們來柏林討論這些條件。)當戈林來請他去時,達勒魯斯正在聽奧吉爾維…福布斯向他介紹總理府的這次不幸的會晤。在向他敘述了德國的答覆以後,戈林再次派達勒魯斯去倫敦向英國的大臣們“解釋這一不幸事件”(希特勒與亨德森的最近一次會談),並要求他們約束波蘭人不要採取這樣的“挑釁姿態”。達勒魯斯隨即在第二天早晨5時飛往英國。
8月30日早晨和下午達勒魯斯在倫敦同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會談時,曾三次打電話給在柏林的戈林,要他澄清英國大臣們向他提出的各項問題。會談的主要結果是,雖然透過達勒魯斯的從中斡旋,試圖勸說希特勒以更加和解的方式向波蘭人提建議,而不要單方面提苛刻的條件(戈林說他已轉達了這一要求),可是納粹黨人仍堅持華沙必須派一名波蘭使者來柏林。達勒魯斯則發現,英國大臣們這時“非常懷疑與德國人的談判會有什麼結果”,而且也十分懷疑為什麼德國人一定要求以柏林作為波德會談的場所。
在柏林的亨德森,透過他同希特勒的最近一次會談,這時也深信,避免戰爭的唯一辦法是使波蘭政府同意德國人提出的方式,即使這意味著要使它處於一個極為不利的地位來進行談判。因此他在29日夜間寫給倫敦的報告中強調了這一點。同時他還請他的波蘭同行立即來英國大使館見他。在那裡他向利普斯基唸了希特勒的覆信,並極力提醒他,波蘭政府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利普斯基本人宣稱“已經沒有希望”,亨德森雖然也有著他的這種悲觀看法,但是仍相信“最後一次努力還是值得一試的”。
29日晚間庫隆德勒從柏林打來電話,把德方覆函的內容報告給法國當局。法國當局似乎也把這“最後通牒”看得很嚴重,贊成要波蘭政府方面趕快接受德國的要求。博內在29日深夜與法國駐華沙大使通電話時說:“據我看要在那兒反對一項粗魯的拒絕是困難的。”庫隆德勒也在30日凌晨再次打電話給巴黎,表示贊同亨德森的意見,即波蘭政府如能同意派去一名全權特使,那將是明智的行動。雖然他也承認,如果貝克親自去的話,會晤的地點最好不要在柏林,否則這樣的一次訪問將會太令人想起許士尼格和哈恰的旅行了。假如非在柏林不可的話,那就可以授權駐在那裡的波蘭大使執行這一任務。
但是,雖然亨德森,博內也一樣,顯然準備在這關鍵時刻建議波蘭人在希特勒最後提出的要求(即將但澤和走廊歸還德國)的基礎上進行談判,英國政府卻另有想法。在物質上本來是可能照德國的要求辦的——希特勒本人就曾向亨德森指出過,從華沙飛到柏林只要九十分鐘的時間——但是內閣(不管它是怎樣看待希特勒的斷然否認他的話是最後通牒的)顯然是極其不願意看到一名波蘭使者匆匆前往柏林去接受還沒有人看到過的條件,但其中顯然要包括割讓但澤和走廊。不管怎樣,它繼續直接與柏林打交道,而沒有把德國人提出的限波蘭全權特使在30日前抵達柏林的要求立即轉送波蘭政府。德國29日致英國的照會的條款內容,和30日晚間發往柏林的英國覆文的內容,在30日下午7時已經通知駐在華沙的肯納德,但是叫他在接到進一步的指示前不要轉告波蘭政府。的確,直到31日上午12時25分才打電報給他,又作了指示。差不多就在這同一時刻,裡賓特洛甫向亨德森宣佈,給波蘭人的時限已到了。肯納德立即拜訪了貝克,並在上午5時35分向倫敦報告,他已執行了給他的指示,貝克還必須同他的政府商量,但是“他可以立即告訴我說,他將盡一切可能來促進英王陛下政府所作的努力,對這種努力他是非常感激的”。
從波蘭人的角度來看,英國政府對問題的判斷是很正確的。肯納德在30日早晨發出的一件電報中說,“我確實感到,要說服波蘭政府派貝克上校或任何其他代表立即去柏林在希特勒先生所提建議的基礎上商議一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