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突然的一次政策大改變弄得有點混亂了。對於同英法的結盟已不抱有熱情;但是因為報紙上從未透露過同德國談判的緩慢而又秘密的經過,俄國公眾一覺醒來,當發現已陷入同他們最害怕的敵人的這種不自然的擁抱時,當然要感到很突然。在莫洛托夫8月31日發表的建議批准這項公約的演說中有一段也表明,政府一定已覺察到,公眾感到有點驚奇不解。但是沒有一個人敢把斯大林可能是做錯了這種嚴重的懷疑講出來。納粹現在是必須被當作朋友來看待了。作為這種友誼的報答,斯大林得到了很大的好處。他不僅使俄國避免陷入戰爭,而且做到不需付出任何代價,反而得到了極大的收穫。不開一槍,他就為俄國收回了在它過去衰弱的年代中喪失的、被每一個俄國人認為是原來屬於本民族的大量領土。
斯大林竟會相信互不侵犯公約能維持到十年期滿,這是極不可能的。但是俄國還沒有作好戰爭準備,所以為了贏得時間,他不能不演一場假戲。同納粹簽訂的公約至少可以使他達到達個目的,而同西方簽訂這樣一項公約則將使他面臨迫在眉睫的危險。正如丘吉爾後來對此所作的評論:
只有兩國的極權主義專制制度才能坦然面對這樣一個反常的行動所引起的公憤。究竟是希特勒還是斯大林最厭惡它,這還是一個疑問。雙方都知道它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這兩個帝國和兩種制度之間的對立是你死我活的。斯大林無疑是認為,希特勒同西方國家打過一年之後,對俄國來說,將會變成一個不再是那麼可怕的敵人。希特勒則是採用了他的“一個時候對付一個”的辦法。這樣一項協定居然能搞成功,這件事本身就表明,幾年來英法兩國的對外政策和外交的失敗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1941年7月3日,這時蘇德協定簽訂已將近兩週年,斯大林在他的政策看來似乎已經落空的時刻不得不出來為它進行辯護。他說,可能有人要問,蘇聯政府怎麼能夠同意與希特勒和裡賓特洛甫這樣的“奸詐魔鬼”簽訂一項互不侵犯公約。但是這並沒有錯。由於這樣做了,就為俄國爭取到了十八個月的和平和一個重整軍備的機會,以防德國竟然不顧公約而對它發動進攻。這樣也就證明了,對俄國是確實的獲得利益,對德國則是不利。
英德兩國外交政策檔案的由官方系統地編輯出版,暴露了兩國代表1939年夏季進行的秘密談判的詳細經過,這樣就使得俄國曆史學家尼科諾夫1955年寫書時可以精心地發揮他的這樣一個論點,即蘇聯政府1939年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是西方國家的“虛偽”逼出來的。他宣稱,它們的真正目的一直是“同德國締結一項牢固的協定,把德國的侵略‘引向’東方”。
尼科諾夫寫道: 在國際舞臺上已把蘇聯孤立起來之後,英法美三國現在又企圖透過秘密協定和交易,誘使希特勒德國把敵對的矛頭指向它。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所面臨的選擇是: 或者是為了自衛,接受德國的簽訂一項互不侵犯公約的建議,從而保證蘇聯得以維持一定時期的和平,並利用這段時間來改進蘇聯軍隊在一旦遭受侵略時進行抵抗的準備工作。
或者是拒絕德國的簽訂一項互不侵犯公約的建議,從而讓西方國家陣營中的戰爭挑撥者(原文如此)立即把蘇聯拖進一場對德的武裝衝突中,而這個時候的形勢對蘇聯是極其不利的,它將完全被孤立起來。
由於西方國家的抱有敵意的政策,蘇聯被迫作出了它的選擇,同德國簽訂了一項互不侵犯公約。
第十一章 蘇聯批准公約
8月28日,最高蘇維埃在莫斯科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31日,伏羅希洛夫提議制定一項新的徵兵法:入伍年齡降低了,服役年限則延長了。同一天,莫洛托夫有一個長篇發言,要求批准俄德公約。
為了“更全面地論證(俄德公約的)重要性”,莫洛托夫首先回顧了4月至8月間英法俄三國談判的情況。他說,英國提出的第一個方案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為“它忽視了互惠和對等義務的原則”。此後的談判繼續進行了四個月。談判幫助澄清了一些問題。同時它也向英法代表們表明了,在國際事務中對蘇聯必須認真加以考慮。但是這些談判遇到了難以克服的障礙。……軍事談判遇到了波蘭拒絕接受蘇聯軍事援助的障礙。……此外,談判還表明英國並沒有試圖排除波蘭的這些反對,相反地,還支援了它們。……事情對我們已變得很清楚,英法蘇三國談判是註定要失敗的。
莫洛托夫接著又說,英法兩國的態度“從頭至尾充滿了驚人的自相矛盾”。為了證明他的話,他不僅提到了兩國在波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