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以後的政府繼續建造布科維納…特蘭西瓦尼亞鐵路,以便溝通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往來,但又不願承擔義務使羅馬尼亞成為外交合作的中間環節。

在1936年和1937年,德國的壓力無情地迫使小協約國分裂。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強大壓力;波蘭擺脫羅馬尼亞;義大利擺脫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日益仰賴於同俄國聯盟,南斯拉夫是東歐唯一拒絕和俄國恢復外交關係的國家,羅馬尼亞在俄國問題上和法國一樣意見分歧。捷克斯洛伐克由於既是一個戰略堡壘,又是一個堅決實行民主制的國家,成為德國控制東歐的主要障礙。貝奈斯和他的人民愈頑強地拒絕為德國的利益效勞,他們受到的壓力也就愈大。匈牙利和波蘭都捲入了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爭端中,都指望得到領土。在德國的鼓動下,匈牙利修改和約的要求暫時從南方和東方轉向北部邊界,解除了對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的壓力,從而削弱了小協約國對它們的價值。這時匈牙利的外交目的是,放棄匈牙利對南斯拉夫的領土要求以換取後者同意在匈牙利與捷克斯洛伐克交戰時保持中立,透過德國對匈南邊界的保證以取得德國的合作,與德國參謀部會談以便聯合進攻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關係仍然不好。這時波蘭的外交目的是,恢復與法國和羅馬尼亞的聯盟(不開罪德國),它陷於幻想而妄圖組成東歐的中立集團,重萌曾鼓舞羅馬集團的反德聯盟的動機。1936年9月,貝克謀求與立陶宛和解,但遭到拒絕。在蒂圖列斯庫的繼任者安東尼斯庫的領導下,羅馬尼亞的政策電是旨在加強羅馬尼亞和波蘭的關係,恢復1921年原有的“防疫線”,這為兩國提供了妄圖建立獨立路線的幻想,又符合德國削弱現有東歐外交結構的意圖。小國不可能在它們之間成功地推行再保險政策以對抗侵略性的大國,這必須與另一個大國合作。與此同時,南斯拉夫正在和德國結成前所未有的經濟關係,和義大利結成前所未有的外交關係並恢復舊有的經濟關係。1934年亞歷山大國王的被刺成為意南關係中的轉折點;從那時起,隨著德國的幽靈逐漸向亞得里亞海延伸,墨索里尼大力推行對南斯拉夫的再保險政策,此項政策雖在衣索比亞戰爭時期由於南斯拉夫參加了對意制裁而中斷,但並未終止。斯托亞迪諾維奇就是墨索里尼的貝克上校,他們兩人在1937年3月簽訂了一項友好條約,此項條約在亞得里亞海就等於1937年的德…波條約。如果該條約是由亞歷山大國王談判簽訂的,那將成為他事業上的輝煌成就,因為條約使義大利承認南斯拉夫在亞得里亞海彼岸是有生存權的,但這時看來此項條約似乎只是為了輕率而失策地同軸心國拉上關係而削弱了小協約國。

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也是巴爾幹公約的簽署國,但它們向著軸心國的遊離或搖擺政策成了鞏固公約的阻力。希臘已為自己對巴爾幹公約承擔的義務規定了界限,以避免被拖進一場對非巴爾幹國家作戰的危險,特別是對義大利。保加利亞最早最全面地陷於德國的經濟控制之下,重新充當德國在巴爾幹幫手的老角色。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於1937年1月簽訂了一項單純的永久友好條約,這本可以說是斯坦博利斯基、維爾切夫和亞歷山大的偉大傳統的成果,把拜占庭的斯拉夫人聯合起來,對抗西方長期來的剝削和侵略,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都是在不得人心的獨裁者統治之下,兩國的政策都已在遵循德國主子所規定的路線。唯一不受德國壓力影響而由自己制定其政策的巴爾幹協約國家是土耳其,這個東歐國家在東歐承擔義務的領土最少,是唯一既與俄國也與西方大國有共同邊界的國家,這是個有利條件,也是一個危險。

1936年3月萊茵蘭的重新武裝在東歐到處都有影響,接著在四個月內便是黑海海峽的重整軍備。這是土耳其自1933年來一直提出的要求,大國保證土耳其安全的洛桑條約到了1936年已完全失去價值。導致1936年6…7月舉行蒙特勒會議的外交活動,只是使土耳其贏得以和平手段修改條約的道義聲望。但原來為允許土耳其重新武裝黑海海峽而召開的會議卻討論了怎樣修改海峽通行的條件,俄國希望作有利於它的修改。跟1923年的洛桑會議一樣,蒙特勒會議也發展成為英國和俄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不過這一次法國是站在俄國一邊,土耳其再次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會議前它已在原則上達到了它的目的(這一次是重新武裝海峽,1923年則是收復東色雷斯)。自洛桑會議以後,俄國的實力和威望都已大為增加,它這時希望取得海峽的出口以便與它的法國盟友保持聯絡。英國希望減少土耳其對俄國的依賴,也希望為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