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煩惱的政治上的混亂。
英美的戰略意圖是不太明確的。根據1943年5月在“三叉戟會議”上作出的決議,艾森豪威爾的任務是制訂“使義大利退出戰爭”的計劃,但在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以前,他卻無權把這些計劃付諸實施。此外,艾森豪威爾也完全無權作出任何政治上的決定。羅斯福和丘吉爾要把制訂關於義大利政策的權力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裡,只把最低限度的處理權留給他們在戰場上的軍事代表。結果是在地中海地區盟軍司令官之間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混亂和無所適從,他們乾的時候毫無把握,不知道他們的上級是否會批准他們的建議。
然而,比起義大利本身的混亂來,盟國陣營中的混亂就算不上什麼了。對義大利人來說,這場戰爭差不多從一開始就打得不好。他們在北非損失了大量的兵員。對德國人的憎恨是普遍的,但同時在義大利卻駐有許多德國部隊,足以使義大利人想自行作主並擺脫希特勒成為一件困難而危險的事。然而,這正是盟國要求義大利人做的。1943年7月16日,由丘吉爾和羅斯福聯合發出的一份文告對義大利廣播了,其部分內容如下:
保全義大利的唯一希望在於向聯合國家的具有壓倒優勢的部隊作光榮的投降。如果你們繼續容忍為納粹邪惡勢力效勞的法西斯政權,你們必將自食其果。……
讓你們作出決定的時刻已經到來,義大利人究竟應為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而死呢,還是為義大利而生,為文明而生。
“光榮的投降”聽起來要比“無條件投降”好得多。當然,這是事先計劃好的。義大利人的低落計程車氣,困難的軍事形勢(義大利軍隊有一半駐在巴爾幹各國,而希特勒不讓這些軍隊回來協助保衛他們的祖國),以及盟國的心理攻勢,這一切都有助於促成1943年7月25日的軍事政變,這次軍事政變把墨索里尼趕下了臺,由皮耶特羅·巴多里奧元帥取代他成為義大利政府的首腦。
巴多里奧在7月27日宣佈解散法西斯黨,實行全國戒嚴,並在戰爭結束前禁止一切政治活動。他還宣佈說,戰爭將繼續下去,但在義大利、德國或盟國中,沒有一個人相信他這句話。德國人立即開始把增援部隊派到義大利北部,而且並不隱瞞他們對義大利新政府的不信任。
盟國同樣也不很信任,但試圖從墨索里尼的倒臺中得到充分的好處。7月27日,丘吉爾在下院講話,對於歐洲一個獨裁者的倒臺表示滿意,但是對巴多里奧新政權要作出任何評價,則持保留態度。儘管如此,他還是清楚地伸出了橄欖枝。他說:“當義大利事務正處於這種可變的、不定的、未成形的狀態時,如果援救它的國家——英國和美國——竟然摧毀義大利國家的整個結構,不讓其表達自己的意志,那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又說:“義大利的無條件投降應全面實現,而不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實現,這既對義大利有利,也對盟國有利。”
第二天,即7月28日,羅斯福發表了一篇演說,他在演說中以強硬得多的方式談到了義大利的事務。這位總統說:
我們對義大利的條件仍然同我們對德國和日本的條件一樣,那就是——“無條件投降”。
我們決不以任何方法、形式或態度同法西斯主義打交道。我們決不允許法西斯主義的殘餘遺留下來。
最後,義大利將重建自己的國家。幹這件事的將是義大利人民,他們將根據自由和平等的基本民主原則來選擇自己的政府……
同時,西西里和義大利的戰爭將進行下去。戰爭必須進行下去,也將進行下去,直至義大利人民認識到為一樁必敗無疑的事業打下去是無益的時候為止,對這樁事業義大利人民從來也沒有給與全心全意的贊成和支援。
丘吉爾和羅斯福在歡迎巴多里奧政府組成時所用的顯然不同的語調,反映出他們之間有著相當大的意見分歧。這部分是戰略的問題。丘吉爾長久以來就深信,盟軍應在義大利打一仗,因此他歡迎贏得義大利政府消極的或者甚至積極的支援那樣一種前景。這種支援將使戰爭容易進行得多,而且,如果幸運的話,還可能在羅馬以北的某處組成一條抗擊德國人的戰線。此外,義大利和德國的決裂還能在巴爾幹各國和愛琴海地區展開一幅吸引人的前景。如果能說服美國人,打消他們反對在地中海東部地區作戰的意見,那末丘吉爾所珍愛的那個在南面進行多方面的進攻而使德國人從西面抽調後備力量來的計劃就能實現了。
羅斯福對巴多里奧投向盟國陣營可能帶來的軍事利益並非無動於衷。但他被一些對於在地中海地區作戰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