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並將在孟加拉灣海岸某地實施兩棲進攻,以切斷日本的供應線。根據這種條件,蔣介石同意在北部使用中國軍隊向密支那進攻。但實際上一切依然懸而未決。三方面會議沒有就對日戰略達成一項真誠的協議。
在第一次開羅會議期間也討論到政治問題。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就遠東的戰後解決辦法進行了談判,但是三人究竟談了些什麼,直到1952年還不見有詳情發表。羅斯福同往常一樣,胸懷宏旨:談到法屬印度支那,建議交由一個美、中、英代表組成的三方委員會管轄;他還就變大連為自由港從而讓俄國人通往太平洋不凍水域這個問題向蔣介石進行試探。關於香港和滿洲的未來地位問題,也許在蔣介石和羅斯福之間私下談到過,另外可能還談過蔣介石政府同中國共產黨的關係。
這些是要保密的微妙問題。另外那些易於取得一致意見的條款就寫在會議閉幕後發表的公報中向全世界公佈了。公報說:
三大盟國進行這場戰爭是為了制止並懲罰日本的侵略。三國並不想為自己謀求利益,也無意於擴張領土。三國的目的是: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在太平洋地區奪取或佔領的所有島嶼應予剝奪;日本從中國人手裡竊取的領土,諸如滿洲、福摩薩和佩斯卡多爾列島,應歸還中華民國。此外,還應將日本從其憑藉武力和貪婪所取得的其他領土上驅逐出去。上述三大國對朝鮮人民的被奴役狀態表示關注,決心使朝鮮在適當的時候獲得自由與獨立。
開羅會議於1943年11月26日結束,會議進展甚微,任何問題都沒有達成切實的協議。英、美戰略家們意見不和;蔣介石未得了解全部情況,對英國在緬甸的意圖又有誤解;鑑於蔣介石政府內部虛弱,公報關於中國在遠東的未來地位所作的政治上的保證後來表明大部分是虛幻的。儘管如此,三國政府首腦會議仍不失為一個戲劇性的場面。在蔣介石方面,由於得以同羅斯福、丘吉爾兩人平起平坐,對史迪威的氣惱無疑稍得平息,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也許還有其他原因,蔣介石和史迪威兩人的關係在開羅會議前後的幾星期中有了顯著的改善。1943年12月,蔣介石允許史迪威使用中國的幾個師在北緬開始對日作戰,這些部隊在1942年調到印度受過訓練。
11月27日,美、英代表團乘上飛機赴德黑蘭,並於當夜到達。第二天,斯大林邀請羅斯福在德黑蘭的蘇聯大使館下榻,這兒絕無遇刺的危險(美國公使館離彼此毗連的蘇、英兩大使館很遠)。總統接受了邀請,於11月28日下午搬了進去。
十五分鐘後,就在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始前,斯大林來向羅斯福致意。會見持續了三刻鐘。在見面之初互相寒暄一番後,斯大林對於俄國戰線的形勢作了多少有點陰暗的描繪。羅斯福想要俄國領袖安下心來,聲稱在這次會議上將考慮提出幾項計劃,以便把三十或四十個德國師從俄國戰線引開。總統接著又提議在戰後給俄國一部分美國剩餘的商船。羅斯福說這些話的目的是不難推測的;他在進行他的慷慨戰術,希望打掉斯大林的疑心。瞭解一下斯大林對羅斯福隨口說說的提供商船隊的建議作何感想是很有意思的:斯大林只是說這樣一支船隊將有助於戰後美俄關係的發展,他還提出,如果美國能給俄國送來足夠數量的機器裝置,俄國人將回報以大量原料。
談話接著轉到法國事務,當斯大林說在他看來代表真正法國的是貝當而不是抵抗運動時,羅斯福不勝驚訝。話題從法國轉到印度支那,繼而又轉到遠東。羅斯福談了同蔣介石會晤的情況,並介紹收復緬甸的計劃。斯大林提出異議,說中國士兵沒有什麼用處。會見結束時,總統表示,他希望在戰後對各附屬國人民進行教育,使之傾向於自治,他還警告斯大林,印度是使丘吉爾難堪的一個話題,還是不談為妙,斯大林同意了。
這時,丘吉爾、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成員、艾登、莫洛托夫和霍普金斯來到會場,於是就開始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1943年11月28日)。羅斯福被推為主席,會議以三巨頭逐一致詞開始。三人的開幕詞都奇妙地象徵著他們各人的個性以及他們國家的國民傾向。羅斯福一開始就歡迎俄國人參加到這個家庭圈子中來,並希望他們三人不僅要在贏得這場戰爭中一起工作,還要為以後幾代人取得和平而一起工作。他建議由參謀長們去討論軍事戰略方面的懸案,而他和斯大林以及丘吉爾三人則專心去討論戰後問題。接著,丘吉爾作了相當長的發言。他一開頭說,在這裡的會議桌旁,象徵了世界上最大力量的集中,這是前所未見的,並強調指出伴隨著這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