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的戰時合同在內。德國主要是透過施佩爾的軍備與戰時生產部駐在當地的機構來實施經濟控制的,這個機構把大量糧食、牲畜、工業品、甚至機器和鐵路車輛送往德國。整個整個工廠被遷往德國或義大利的其他地方,四十萬噸船舶很快就被攫走,還有義大利銀行的黃金儲備也是如此。這批黃金有一部分戰後在南蒂羅爾被追回了,其餘的損失則由盟國於1948年從德國的黃金中補償了一部分。
最嚴重的掠奪行為發生在義大利中部和南部。德軍從那裡退卻時,故意破壞公用事業以及公路和工廠,這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當時人們非常擔心,德軍被趕出高度工業化的北部時,也會採取同樣的做法,可是結果,德軍到了行將投降的時刻,並沒有普遍下令破壞,而且游擊隊的快速行動,也防止了當地德軍司令企圖進行的大部分破壞活動。
義大利參戰時,早已為德國招募義大利勞工擬妥了一個官方計劃,結果在1940…1941年的冬天大約有四萬七千名義大利人受僱於德國農業,大約有七萬名受僱於工業。1941年2月,義大利政府同意再招募二十萬人,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為金屬工人。德國官方的一項資料指出,1941年9月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