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地用在什麼地方。歐洲的作戰需要必須比私人利益和奢侈品的消費享有絕對的優先權。為了確保主要供應品源源不斷,在清算賬目中暫時出現的差額,將來可以展延到某一較晚的時候結算。實際上,從1941年6月起,同武裝部隊有關的任何一筆交易的付款都不得匯劃,而是記入應該在其境內收款的那個國家的賬戶貸方。
根據一種互惠的安排,義大利軍需司令部維持駐在義大利的德國部隊。同時,義大利政府還根據參謀總部的提議,為這些部隊的其他需要逐月提供經費,並經一個由各有關部門組成的委員會加以稽核。除此以外,德同軍事當局不經任何正式批准就同義大利的一些企業直接打交道,而且往往同它們締結一些非常可疑的協定,其目的就在於欺騙義大利政府。德國在瑞士用低價買進了英國人在衣索比亞擄獲的義大利紙幣,從而積聚了大量里拉;穿軍服和不穿軍服的德國“旅遊者”象螞蟻一般川流不息地到義大利進行掠奪;1941年秋天實施的限制出售或輸出貴重金屬以及限制外幣交易的辦法,絲毫未能制止德國人的揮霍。
從1941年秋天起,義大利人開始感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捉襟見肘了。燃料的限量減少了三分之一,麵包和衣著開始實行定量配給。實際上,從1942年3月15日起,麵包的配給量已從每天二百克減少到一百五十克(大約五盎斯),比德國配給量的一半略多一點。墨索里尼最不願意讓德國人知道義大利糧食不足,但最後還是作了安排:德國應在1942年供應小麥(其中一部分來自烏克蘭)和土豆,並在1943年供應更多的小麥,可是這並沒有彌補連續三年歉收所造成的缺額。官方採取了一些制止生活費用上漲和黑市買賣的措施,照例沒有什麼實效。他們不斷地逮捕了一些投機者,可是投機倒把仍然十分猖獗。雖然義大利的食品供應並不比一個被佔領國家的好多少,人們卻仍然可以看到法西斯“頭子們”在豪華的餐館裡大吃大喝。
這種越來越嚴重的物資匾乏,不是完全由於盟國的封鎖所致。德國政府在入侵俄國以前不久,就宣佈減少對義大利的燃煤和石油供應,此後情況愈來愈糟。1941年11月6日,墨索里尼寫信給希特勒訴說,工業生產只達原來生產力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再舉一個例子,1942年2月,在每月一百萬噸以上的定額中只有五十四萬噸煤可望運抵義大利,這對軍事工業就具有災難性的影響了。從德國輸入的商品始終沒有恢復到以前的水平;義大利1940年的入超,到1941年和1942年便變為出超了。1943年的年度貿易協定並沒有規定減少義大利輸出的農產品。到1943年春初,義大利收支順差達到八十多億德國馬克,其中二十八億五千萬屬於正常商務,六十億是根據作戰物資擔保計劃欠義大利政府的。為了減少這種差額,義大利政府提議從德國撤回工人。經過好幾個星期爭辯劇烈的談判後,德國人同意從4月份起每月遣回一萬二千人,並作出一些其他的讓步。另一方面,他們卻不肯讓義大利使用這項清算餘額來償付它在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這些第三者國家採購物資的貨款(義大利的對外貿易這時有五分之四是同德國進行的)。
早在盟國認真地開始從空中襲擊義大利的工業以前,義大利的工業就已經由於原料和燃料不足而減產了。此外,乾旱的天氣在1942年和1943年兩個冬季減少了水力發電的供應量。有些軍工廠的產量差不多減少了一半。於是政府在1942年仲夏前後決定實行嚴厲的政策,把工業集中起來,多餘的工人全調到軍火工業或農業中去。這意味著把許多小企業同蒙特卡提尼之類的大康采恩合併起來,以及把許多工廠完全關閉。若干紡織廠從1942年12月到1943年2月底一直停工,另一些廠則縮短工作時間。服裝、紙張、玻璃、陶器和皮革業也被“集中起來”。為武裝部隊或者為出口商品(這幾乎總意味著為德國)開工的企業可以要求豁免。據說集中政策實際上是在德國人的壓力下施行的,因為德國人這時剛剛緊縮了他們本國的經濟。
就某些方面來說,在外國佔領下,義大利北部的情況要比南部好些。北部是全國比較富饒的地區,公路和鐵路也比較多,所以吃的東西也較多。物價沒有漲得象南部那麼高,兌換率雖然從七點六里拉改為十里拉兌換一馬克,比起南部盟國的軍用里拉兌換率來還是對義大利較為有利。起初,德國人發行了佔領區貨幣,可是後來根據1943年10月25日簽訂的一項協議又停止發行,改由新法西斯政府每月支付六十億里拉(1944年夏天增加到一百億)以償付一切用途,包括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