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2 / 4)

的。這種成就部分是由於採取了真正的合理化措施,例如增加使用農業機械和肥料,但是減少對外界供應的依賴,是花了代價才做到的。必須給予農民各種各樣的補助金和刺激,還採用了一些不十分經濟的耕作方法,例如增加油料作物的生產,以取代價格便宜的進口的濃縮油。人民的消費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由動物脂肪和動物蛋白質改為植物產品。德國人的總的食品消費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葷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則有百分之四十。德國人的大部分蛋白質消費量來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大部分蛋白質則來自葷食品。

在其他方面,增加國內生產和減少對國外供應來源的依賴,是靠了一種早在戰爭爆發以前便建立起來的有效的、全面的管理制度才做到的。在這個制度的中心是德國農業協會。它是納粹政府設立的四大機構之一,負責管理一切同農業有關的政治活動和經濟活動。凡是從事農業、園藝、漁業、林業的人,以及農產品和農業必需品的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都必須成為這個組織的成員。

成立了由生產者、製造者和銷售者組成的銷售協會,負責調節國內農產品的產量。對外貿易由管理穀物和飼料、家畜和畜產品、油脂和食油、蛋品、酒類的各個國家機構予以控制。透過德國農業協會,農場主被組織在地方、地區和區域性的協會里。這些協會由農民領袖主持,他們得由德國農業協會領導人予以任免。管理工作透過一種書面記錄方式來進行,即透過農場記錄和營業執照的制度來進行,這種制度提供了有關農場全部資產的最新記載,並且顯示出農業生產的動態。

戰前的那幾年所作的準備工作如此全面,以致戰爭爆發時,剩下來需要使德國的糧食管理進入戰時體制的工作已經很少了。必須採取的步驟幾乎立刻全部採取,此後行政結構在戰爭期間幾乎一直就沒有改變。德國糧食與農業部這個老機構保留了下來,但是它的職權卻減少了很多,要做的只是對德國農業協會的預算提些技術性意見和進行形式上的控制。這兩個機構難得發生摩擦,因為糧食與農業部長同時又是德國農業協會的領導。為了避免重複,德國農業協會正式被置於該部的管轄之下,繼續作為國家機關的執行機構行使職權。為了保證平民和軍隊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國家對所有的農產品都實行了管制。原則上,為了支援政府,凡是受到國家管制的產品都可以徵用,而這些產品的進一步處置,尤其是分配給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工作,則由部長規定。為了執行官方的政策,在德國和合並區的各地都設立了區域的和地方的糧食辦事處,每一個辦事處下設有兩個組,一組負責生產、徵收和供應食品與農業必需品,另一組負責透過零售商來分配糧食。

管制的加強激怒了農民,但是總的說來,這個制度執行得頗令人滿意。政府始終沒有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即:如果沒有生產者的預設,且不說他們的積極合作,糧食管制是無法實行的。他們於是擬定了一種生產和交貨單的制度,結合上現金和實物刺激,來滿足雙方的需要。在整個戰爭時期,他們一直堅持這種半真半假的說法,即同蘇俄實施的制度相反,德國政府從不干涉農民的首創精神和他們的播種計劃,只不過規定其作物的上交和使用。的確,儘管在做麵包用的穀物和某些重要的其他糧食作物方面規定了每畝的指標,並且全部收成實際上都得由政府處理,但是對飼料作物的管制始終並不十分嚴格,只有在做麵包用的穀物歉收,必須在國民吃的麵包中摻用大麥粉和土豆粉時,才嚴格地實行管制。效率最低的是對畜產品的管制,但是即使在這方面,逃避管制的現象還是相當少的。

對糧食生產與上交的行政管理,是同對農業必需品的管制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農業勞動和所有其他形式的勞動一樣,從1942年起也歸紹克爾管轄。農業機械和肥料的供應,呈現出較大的困難。在進攻俄國之前,農業機械很容易弄到,但是後來就日益稀少,於是採用了購買許可證的辦法,只在迫切需要和交售穀物令人滿意時,才發給這種許可證。肥料從戰爭一爆發就受到嚴格的管制,配給量也在限額制度的基礎上逐步減少,不過在某種情況下,尤其是為了增加油料作物和蔬菜的生產時,也給予特別配給。

可是,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配給制度,糧食生產和交售的管理工作就不會成功。1939年8月27日,根據糧食與農業部的一道行政命令,實行了第一個暫行的食品配給辦法,四星期後,又代之以一項永久性的安排。幾乎所有的食品都是配給的,或在全國範圍內配給,或在地方控制下分配。麵包、麵粉和類似的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