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3 / 4)

代表到了莫斯科,公開派出一支盟國軍隊(曾先後遭到瑞典和德國的反對)的前景已不能阻止蘇聯領導人把他們認為確保國家安全所需要的那些條件強加給芬蘭人。因為在此期間,芬蘭正面臨被擊潰、被毀滅的威脅,而莫斯科則恰當地估量了這一形勢。這樣,由於芬蘭的兩種政策路線交織在一起,而芬蘭政府又面對著莫斯科提出的“要麼接受,要麼拒絕”以及倫敦、巴黎規定的最後期限,盟國干預的計劃(不久前還被認為是芬蘭政府在談判桌上唯一的王牌),其價值就減少了。因此,3月11日,得到議會支援的芬蘭政府只好通知它派往莫斯科的代表團,迫於軍事形勢,接受蘇方條件。和約於3月12日凌晨簽訂。第二天,戰鬥停止。但是,年邁而篤信宗教的芬蘭總統屈厄斯提·卡利奧在簽署授予特使全權簽訂和約的委任書時,卻發出了《聖經》中的詛咒:“讓我這隻被迫簽字的手枯萎了吧。”

就在3月12日這同一天,張伯倫的內閣決定重新實行派一支遠征軍在納爾維克、特隆赫姆、卑爾根和斯塔萬格登陸的方案,作為援助芬蘭計劃的一部分。

莫斯科談判進行了五天。談判進行的真相是保密的。在會談過程中,蘇方的條件甚至比原來更苛刻了。因為除了芬蘭灣的防備和列寧格勒的安全以外,這時蘇聯又進一步提出要保障它西部唯一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及其通往列寧格勒鐵路線的安全,作為新的目標。

根據這一和約,芬蘭喪失了整個卡累利阿地峽。這裡的邊境線向西北方向移後了大約七十英里。芬蘭被迫把維普里及與其毗連的海灣中的島嶼割讓給蘇聯。拉多加湖及其沿湖地區,包括凱基薩爾米和索爾塔瓦拉等市鎮,這時已全部划進蘇聯疆界。芬蘭灣內的某些芬蘭島嶼,包括霍格蘭、蒂塔爾薩里、拉萬薩里、佩寧薩里和謝伊斯卡里等島,也都割給蘇聯。根據俄芬邊界線必須遠離列寧格勒…摩爾曼斯克鐵路線的精神,芬蘭還失去了距離該鐵路線最近的梅爾卡湖和庫奧拉湖以東的一些領土,以使蘇聯與科拉半島之間的交通得到更好的保護。此外,芬蘭還給予蘇聯過境權,以便於蘇聯與瑞典之間的貨運。而且為了這一目的,芬蘭承擔義務參加橫貫芬蘭腰部地帶的鐵路建築,以連結蘇聯境內的坎達拉克沙和芬蘭境內克米湖畔的鐵路終點站。挪威與蘇聯之間貨運、客運在佩特薩莫地區以及橫越該地區的過境權也確定了下來。事實上,這就意味著蘇聯這時已直達挪威邊境,並已鞏固了它在那條狹窄而至為重要的通向北冰洋的不凍港的地位。另外,雷巴契半島和斯雷德尼半島上沿北冰洋海岸的邊界線也進行了調整。

瀕臨芬蘭灣的芬蘭海岸上的漢科角和周圍海域以及海域內的島嶼租給蘇聯政府,租期三十年,每年租費為八百萬芬蘭馬克,“以供建立能保衛芬蘭灣入口免遭入侵的海軍基地。”

最後,條約規定,雙方應恢復經濟關係,並商訂一項新的商務協定。

和約沒有條款說要索取戰爭賠款或強行規定蘇軍佔領芬蘭領土。紅軍將撤離佩特薩莫地區及其蘊藏豐富的鎳礦區。這可能是由於該地區有英國的利益——蒙德鎳公司的開採權。另一方面,芬蘭工業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木材、造紙和紙漿工業,都分佈在卡累利阿地峽。因此,割讓的地方估計相當於芬蘭百分之十至十四的最好的土地和經濟資源。此外,塞馬運河在維普里的進出口這時也落入了蘇聯手中,因而,俄國人就控制了芬蘭東部的全部水道和湖泊網。居住在割讓地區的大約有五十萬人,約佔芬蘭人口的百分之十,據說在和約締結後就遷出了。

條約並未給予蘇聯權力來對芬蘭內部事務施加任何影響,或干預芬蘭的防務或武裝力量。蘇聯政府在這方面的剋制,推測起來大概由於蘇聯怕被捲入已與英法處於對抗地位的歐戰。

推測莫斯科和約能否使蘇芬關係有一個持久的基礎,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克里姆林宮原來對芬蘭的要求,就是打算加強蘇聯在歐洲主要衝突中的戰略地位,條約的簽訂使它在芬蘭灣以及波羅的海中心佔有支配的地位。在陸地上,這項條約也為蘇聯西北部各口岸的防務提供了便利。

所以,從軍事觀點來看,蘇聯表示滿意是有道理的。但在政治上,隨著歐戰的演變,莫斯科不知芬蘭將起何種作用的疑慮並未消除。固然,德國嚴格信守與克里姆林宮協議的條件,把蘇芬衝突看作只是蘇聯自己的事情。固然,西方企圖干預這場衝突的計劃已經落空,挪威和瑞典的中立暫時也制止了歐戰向北蔓延。但是有跡象表明,斯堪的納維亞依然處於盟國戰略範圍以內,從而也就是處於德國要對之採取反措施的範圍以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