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2 / 4)

的要求,但是如果它們這樣做了,結局將會怎樣呢?英法兩國深知德國人正在竭盡全力誘使日本人與蘇聯消除分歧,作為日本站在希特勒一邊參加戰爭的第一步,而日本的親軸心派則贊成這樣的做法。更加直接的嚴重危險是,橫行無阻的駐華日軍可能與外國駐軍發生衝突,欲藉此來加速戰爭的爆發。天津危機的高潮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日本軍隊仍然封鎖著那裡的英租界和法租界,並可隨時發動進攻。如果西方國家的駐軍進行抵抗,日本人流了血,那末日本全國的情緒就會很容易地被煽動起來,達到開戰的程度。鑑於駐華日軍制造的一連串“事件”,它非常可能採取這樣一種做法。

赫爾在他的《回憶錄》中記道,早在8月29日,他就接到英國政府的備忘錄,說英國駐華軍隊已接到通知,要避免同日本人發生衝突的一切可能性。英國政府詢問,萬一英日開戰,美國政府是否願同日本政府交涉以照料在華英僑的生計,如果駐華英軍放下武器的話,美國政府是否能使其在美國的保護下被拘留。赫爾在9月4日答覆說,美國政府不能預先保證,萬一發生這類戰爭,它將採取什麼措施,不過它大概會願意同日本政府交涉,以保障英國僑民的生計,以及在美國的保護下拘留或撤走英國軍隊。美國軍隊將留在中國,以保護那些不能撤退或不願撤退的美國僑民。

9月6日,赫爾指示美國駐東京代辦杜曼告訴日本政府,日本的要求將被理解為是要排除西方在華勢力的直接步驟,而對美日關係產生不利的影響。第二天,赫爾告訴日本大使堀內說,日本的意圖看來是要把西方國家一個一個地趕出中國。他宣稱,美國不會讓人家趕出去,同時又暗示,日本如堅持推行這樣一種政策,美國將在金融和經濟方面進行報復。9月11日,他向英國大使洛西恩勳爵建議,英國政府根本不必答覆日本人。

顯然,英國政府並不想做任何事來降低它在中國的地位和威望,並同美國在那裡的政策不協調,但是,看來同樣清楚的是,英國政府認為,除非美國作出可靠的保證,萬一爆發戰爭,將給予支援,否則它就不能公然與日本對抗。9月19日,赫爾接到英國的第二份備忘錄,說英國希望避免同日本發生摩擦,意欲在不久的將來無論如何撤退在天津的駐軍。但是,如果美國採取與西方國家一致的態度,而英軍的撤退將會使之變得軟弱時,英國將重新考慮自己的態度。

赫爾在答覆時詳細敘述了他在9月15日同堀內再度會談的內容,並在9月27日的備忘錄中重申了美國要在中國保留駐軍。

美國國務院不象英國那樣擔心日本會同蘇聯達成協議,從而騰出手來在遠東向英國進攻。在這一點上,赫爾當時是正確的。但是,對這種事情顯然是不能十拿九穩的,而英國政府則顯然認為,美國在中國所能給予英國一點有限的支援,不足以保證使英國冒風險完全拒絕日本的要求。10月3日,英國宣佈它在長江的炮艦有五艘將撤走。採取這一措施的官方理由是,這些艦隻和艦上受過高階訓練的官兵,調到別處將更能發揮作用。10月20日,赫爾接到通知,說英國政府已決定把它在北平和天津的駐軍撤走大部分,但不從上海撤軍。赫爾顯然不贊成這樣做,卻拒絕加以評論。他只是說,美國在華的軍隊將留在那裡。他提到美國可能再向中國提供貸款,並詢問滇緬公路是否繼續開放,對此洛西恩作了肯定的回答。11月12日,英國陸軍部宣佈,為了軍事上的便利,將把駐在華北的英國軍隊撤走大部分。在東京,克萊琪把這件事通知了野村,野村聽到這個訊息“相當滿意”。法國政府採取了類似的措施。兩個國家都保留了少量象徵性的兵力,以維護它們根據1901年辛丑條約所擁有的權利。

11月6日,蘇聯大使康斯坦丁·斯麥塔寧親自赴東京;十六個月以來,蘇聯在日本一直只駐有一個代辦。這位大使到任不久,就宣佈將開始蘇日商約談判。在英法政府看來,這可能是莫斯科與東京達成政治和解的先聲。它們害怕,果真如此,日本將會向英法在遠東的利益發動猛攻。因此它們認為,還是設法同日本和解為妙,否則一旦發生戰爭,就無法自衛。但是,直接對日本讓步,會引起英國一部分輿論和美國公眾的不滿。因此英國政府希望日本與中國恢復和平,這樣將能消除英國與日本發生爭吵的直接原因。英國政府希望,這樣一種和平,如要英國、法國和美國都可能贊成,就必須建立在雙方相互作出讓步的和解基礎上。

洛西恩在11月21日同美國副國務卿薩姆納·韋爾斯會晤時,闡述了這樣的打算。可是韋爾斯根本不贊成。他不相信蘇聯與日本有可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