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部分(3 / 4)

小說:財色 作者:旅遊巴士

知》的出臺,標誌著特許經營模式得到認可。

去年年底,建設部出臺了《關於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程序的意見》,要求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確保社會公眾利益,促進市政公用行業發展為目的,加快推進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程序。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採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

總體而言,範亨和範無病父子還是借鑑了一些國外先進經驗,將環保總局所統轄的一些權力,上升到國家能源這個地位,尤其是對於水資源這樣的特殊能源。提到了一個相當高的位置上,而環境保護這個話題,本身就是同有效利用能源,節能減排分不開的。

只要是組建了新的大能源部,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統籌解決,而不需要像現在一樣繼續扯皮,管不了事情。

“可是如果要這樣的話,一九九八年才升格為國家環保總局的機構,豈不是有一次需要面臨解散?沒有環保總局的牌子,這讓老百姓如何看待?”也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見。

現在的環保總局,是一九九八年抗洪救災之後,才升級為總局規格的,當時的考慮,估計也是看到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才有了這個決定。

範亨立刻對此做出了答覆,“國內的很多工作,都是有很明顯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端的,並不是說掛上一塊兒環保總局的牌子,把規格升級為總局,就能夠搞好國內的環保工作了。事實上。名義上的改變無濟於事,從環保局到環保總局這一改變,並沒有給國內帶來多少實惠,投入與回報是嚴重不成比例的。就我個人的意見而言,這樣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好,關鍵還是要從實質上解決問題。構建大能源部,將環保總局的權力整合進去,使得能源利用、管理及規劃、產出融為一體,這更有利於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

這話讓有些人聽了感到很不舒服,但是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一旦這個事情有人說開了之後,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兒,這就跟有一個時期出現了“人民XX為人民,辦好XX為人民”的宣傳口號一樣,滿大街都是刷的這種標語,但是不為人民服務的時候依然如故,一個個依然跩得跟大爺似的。

由此足以看得出來,想要做好環保事業,也並非是將環保局升格為環保總局這麼簡單的事情,行政級別的提高對於幹工作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影響力。

而且還有一點,環保總局除了罰款之外,並沒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理辦法,因此環保總局的出現,除了被人所詬病之外,實在是對於環保事業毫無意義。

過去的六年中,國內的環保執法監督和汙染治理力度是在不斷加大,環保投入明顯增加,公眾環境意識顯著提高。

但是,政府在環保事業上承受了比較多的壓力。而企業為了減輕負擔而逃避責任,也影響了環保事業的正常發展。如果不能夠儘快建立起現代環境管理模式,促進中國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那是非常危險的。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內就提出了環保要走市場化道路,但是,適應市場經濟的環保模式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對於這一點,國內一直沒有搞懂。

環境問題的產生是有它的經濟根源的,這就不可避免的決定了經濟活動介入環保事業的可能。透過創新經濟制度,如價格與產權制度等,促使汙染、破壞環境資源者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選擇有利於環境的生產經營方式,依靠技術進步和清潔生產技術,提高經濟生產效率,改變傳統經濟增長模式,減輕人類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

而現有的環保運作方式,單方面強調政府行為,只注重投入,不注重產出,忽視了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使環保事業缺乏經濟效益,從而加深了環保與發展經濟的對立,阻礙了環保事業的發展。

要解決環境問題,就要建立包括政府政策在內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各種環境管理制度。拋棄以往單方面依靠政府直接命令控制管理的做法,採用經濟手段,透過市場政策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系,以市場化的手段分配各汙染製造者的環境投資份額。

國家有必要負責一些工藝性很強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跨地區的汙染綜合治理以及環境管理與監督,為企業的清潔生產提供尖端技術,並透過指定環境政策、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和環境規劃等約束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在對待企業的環境投資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對環境投資專案的貸款利率等實行優惠政策等,引導、激勵企業和社會共同保護環境。

“環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