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3 / 4)

小說:永樂大帝朱棣 作者:吹嘻

這樣做,是當時韃靼、瓦剌的分裂、紛爭,他們無力南圖,使朱棣得以騰手南向,同時,兀良哈、韃靼的將領,與朱棣有良好關係,他們甚至率兵援助朱棣的靖難之役,朱棣自然無須對之設防了。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朱棣設立北京,考慮遷都北京,其初並非用來防禦蒙古,相反,是撤消防禦蒙古的力量,以加強北京。

另外,朱棣將首都遷到北京,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這不僅因為北京曾是他的藩邸所在,是他事業的基礎地盤,從而感到很親切,還因為南京給他造成的心理壓力。南京是朱元璋和朱允炆做皇帝的地方,朱允炆是朱元璋所確立的合法皇帝,但卻被這位聲稱〃遵奉祖制〃的叔父所推翻。朱元璋死而有靈,得無怒乎?朱棣坐在朱元璋和朱允炆曾經坐過的位子上,心裡是不會安寧的。當他面對祖宗陵墓,或想到死後要葬到朱元璋身邊,是會感到慚愧無顏甚至心驚魄震的。我們絕不能低估一個封建帝王迷信的程度。朱棣即位後,曾多次請番僧大做法事,〃薦福於皇考皇妣〃,一次齋醮便達七天七夜,不就是想得到冥冥之中的朱元璋的原諒嗎?朱棣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死後被葬在朱元璋的身邊,即使不遷都北京,也不會繼續以南京為首都。這就是為什麼早在正式遷都之前便開始在北京營建陵墓的原因。

朱棣正式將都城遷到北京是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這時朱棣的統治地位早已十分鞏固了,如果說還有反抗勢力的話,也已經無足輕重了。在這個時候朱棣為什麼還要堅持遷都呢?除了前面所講到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外,除了遷都已成為既定國策外,人們常常提到永樂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的北征,認為北京足以發揮前線指揮中心的作用,其實還是把北京作為抵禦蒙古的基地來看的。如果認為遷都的原因是如此簡單,那還是未免太小看了朱棣,依然可以說〃烏足達英雄之略〃!

在沒有得到皇位時要奪取皇位,在奪取皇位之後要鞏固皇位,在皇位鞏固後還要向外發展,朱棣的雄心或稱為野心是逐步升級的。他最終的英雄之略在哪裡?一言以蔽之,〃控四夷以制天下〃。不僅僅遷都一事,朱棣一生的大量活動都是為了這一個總目的。

明朝從朱元璋開始,便承認元朝在歷代皇朝系統中的正統地位。他曾多次說過自己曾經是元朝的臣民,父母受過元朝的恩養。他認為元朝之得天下是因為有德,因而在他對歷代帝王的祭祀中也包括元朝的皇帝。朱棣生於元末,長於明初,大元帝國的盛世必然為之習聞習知。他的藩邸所在,正是元朝的大都。忽必烈和他的子孫們正是在這裡君臨天下的。對於朱棣來說,這是一個每日可見的令人神往的榜樣。朱棣正是要追隨他們的足跡,建立一個像大元帝國那樣的與世無敵的龐大帝國。如果說都城遷於北京有利於征服蒙古,那麼征服蒙古也只能是朱棣英雄之略的一部分。他將寧王、谷王、遼王內遷,將山西行都司、大寧行都司的諸衛所內遷,並不是甘於北方疆域的內縮,而是對北方很放心,認為控制它太容易了。他要控制的不僅有韃靼、瓦剌、兀良哈,還要控制東北、西北的廣大地區。他在東北設立如努爾幹都司,多次派宦官亦失哈前往巡視,在西北,他不斷派出陳誠、李達出使西域,設立哈密衛,這不只是為了〃斷匈奴之左臂〃,以包圍蒙古,也是為了直接控制這些地區。因而,當近在眼前的韃靼、瓦剌竟然頑梗不臣的時候,他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他不惜一再發動大規模北征,必欲臣服之而後已。與此同時,永樂三年派鄭和下西洋,永樂四年征服安南,郡縣其地,簡直是東南西北全線出擊。《明史》坤城傳說:〃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萬方,遣使四出招徠。由是西域大小諸國莫不稽顙稱臣,獻琛恐後。又北窮沙漠,南極溟海,東西抵日出沒之處,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屈。〃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朱棣的胸襟。必欲〃遠方萬國無不臣服〃 ,才是朱棣的英雄之略!

第118節:天下共享太平之福(1)

大都曾作為大元帝國的首都將近百年。歷史上中原政權為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困擾的局面,到元朝徹底結束了。元朝所建立的是一個真正的華夷一體四海混一的國家。它是我國古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階段。朱棣希望繼元朝之後做一個華夷一體四海混一的帝國的君主,但是朱棣失敗了,因而也沒有能使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繼續發展下去。其挫折主要是由於他的蒙古政策失敗了,這大概是一生中使他最傷心的事。雖然他對蒙古貴族實行了一些懷柔政策,如任用韃官,封蒙古貴族為王等等,但他並沒有改變朱元璋留下的禁止胡服胡語、禁止蒙古人自相婚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