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2 / 4)

小說:永樂大帝朱棣 作者:吹嘻

。我父皇在天之靈,亦安寧慰悅矣。如不允所言,一旦社稷落奸臣之手,則貽笑萬世矣。

夫大廈之傾,豈一木所能獨支?鵾鵬扶搖,非一翼所能獨運。自古帝王建萬世之基者,莫不以敦睦九族,崇重藩屏之所致也。且棄履道旁,尚或收之,而至親哀窮,寧無憐惻之者乎?故猶不敢自絕,披露腹心,獻書闕下,恭望下哀痛之詔,布曠蕩之恩,使得老死藩屏,報效朝廷,則基業有萬年之安,子孫亦享萬年之福矣。二帝三王大中至正之道,豈有加於此哉!冒瀆威嚴,幸惟垂察。

朱棣起兵,說是朝廷中出了奸臣,因而稱自己的造反為〃靖難〃。現在〃奸臣〃已經放逐,朱棣起兵便失去了口實。但根本問題並不在於有否奸臣,皇位的誘惑力越來越強。如果說朱棣起兵之初對這次〃靖難〃勝利與否尚無把握的話,那麼,現在經過了兩年多的較量,朱棣已為自己打出了一個新的局面。固然,朱棣曾在白溝河被困,在濟南受挫,在東昌敗北,但總的來說,朱棣畢竟已經打出了北平一隅之地。北平、大寧、保定一帶,均已在朱棣的掌握之中,如今更迫使朝廷放逐了它的兩位肱股重臣,哪怕是名義上的放逐。時至今日,朱棣能夠善罷甘休嗎?他能夠為朝廷的拙劣策劃所欺騙嗎?絕對不能。但朱棣懂得,要獲得真正的勝利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走。而且,他十分懂得輿論的力量。如果說,在起兵之時他指斥奸臣亂政,朝廷加罪還會得到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同情的話。那麼,如今朝廷不計其謀叛之罪,主動放逐所指奸臣,朱棣再不撤兵甚至仍無所表示便於理難容了。然而朱棣絕不會按朝廷劃出的道走。他首先要申明〃是非曲直〃,向天下宣告自己是無罪受罪,繼而,他尖銳地指出如今朝廷不過是〃外示竄逐之名,而中實主屠害宗藩之志〃,朝廷的既定方針並沒有改變。君不見〃德州之兵日集〃,〃復聞召募民間子弟為兵〃!他以〃叔父〃、〃至親〃的名義要求朱允炆〃下哀痛之詔,布曠蕩之恩〃,既要承認錯誤又要實際撤兵,不如此,這場戰爭將繼續打下去。按朱棣的說法,曲在朝廷,而且朝廷應該首先撤兵,至於自己則是在被迫自救。球又踢回到朝廷一邊。

卻說朝廷雖表面竄逐齊、黃而仍用其謀,且實遣其出四處募兵。這時,方孝孺成為朝中的主要謀臣。此人雖博學方正,但缺少機變,不善權謀,與朱棣、姚廣孝之老謀深算,適成對照。

朱棣的上書送到南京,方孝孺認為這正是緩滯燕兵的機會。他向建文帝提議對朱棣的上書給予回答,可以用來鬆懈燕兵的鬥志。書信往還至少也需一兩個月時間。燕軍久駐大名,又將值暑熱淫雨季節,不戰自罷,這期間,官軍各路兵馬已逐漸集中,只待遠路的雲南軍隊來到,便可對燕軍展開大戰。方孝孺還建議,調遼東軍馬攻永平,調德州軍馬擾北平,其根本之地受敵,必然撤兵歸援,那時,大軍齊集,追躡其後,定可一舉而破燕兵。方孝孺敦促說:〃事已垂成,機不可失。〃

建文帝聽了方孝孺的議論,覺得他的主意不錯,決定派遣大理少卿薛巖等■詔到燕軍宣佈休兵。建文帝令方孝孺草詔,大致說:赦免燕王父子及諸將士之罪,使歸本國,勿預兵政,仍復王爵,永為藩輔。

四月十六日 ,薛巖■詔北上燕軍,他隨身還攜帶了數千張用小黃紙印的宣諭,到燕軍秘密散發,以使燕軍將士都知道朝廷的欽令,不要再追隨叛賊。

第49節:百折不撓(33)

薛巖■天子詔,來到燕軍。朱棣讀罷詔書,冷笑說:〃帝王之道,自有弘度,發號施令,昭大信於天下,豈可挾詐,以祖宗基業為戲耶!〃巖等俯伏惶恐久之。朱棣說:〃詔語如是,爾承命之言何如?〃巖曰:〃但欲殿下釋兵,來謝孝陵,則兵可息。〃朱棣曰:〃宗藩阽危,禍難不已,社稷深憂,必執奸醜獻俘太祖,以謝孝陵,我之願也。所典之兵,受之皇考,以為護衛,用備不虞。制度已定,難以更改。今欲釋兵,是以徒手待縛,此奸臣謬計,欲以欺人,雖三尺童子不為所罔矣。〃 朱棣說著手指怒目金剛般的侍衛將士說:〃有丈夫者!〃薛巖惶恐不能回答。諸將士持刀按劍,喧譁不已,要求殺死薛巖。朱棣自然也不相信詔書中關於撤軍的許諾,或者說他自己根本不願接受朝廷提出的條件。然而他知道現在朝廷既然放逐齊、黃,既然派來命使,他也不能表現得氣量過於狹窄。現在是他爭取天下輿論的時候。他攔住憤怒的將士說:〃奸臣不過數人,(薛)巖天子命使,毋妄言!〃

在眾怒目環顧之中,薛巖戰慄不已,流汗被體。他倒不一定是怕死,他自己也感到不解的是在這個場合本當慷慨陳辭,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