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的英名和她的崇高氣節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哈爾濱人民把她戰鬥過的一條主要街道〃小街〃,改名為一曼大街。朱德曾親筆為趙一曼題詞:〃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在1962年4月9日也為紀念趙一曼,題寫了充滿革命激情的詩章:
蜀中巾幗富英雄,
石柱猶存良玉蹤。
四海今歌趙一曼,
萬民永憶女先鋒。
青春換得江山壯,
碧血染將天地紅。
東北西南齊仰首,
珠河億載漾東風。
第一部分:吉鴻昌:恨不抗日死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階將領
佟麟閣(1892——1937),原名凌閣,字捷三,河北高陽人。1912年入馮玉祥部,曾任營、團、旅、師長等職。1927年駐軍天水,任隴南鎮守使。1 929年1月編遣會議後,任整編第十一師師長。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任新編第一軍軍長兼第二十七師師長,參加反蔣陣線。1933年任察哈爾省警務處處長兼張家口公安局局長。不久宋哲元部調往冀東集結,委託佟代理察哈爾省主席。1935年5月抗日同盟軍成立後,任第一軍軍長,代理察哈爾省主席。抗日同盟軍解散後不久,任第二十九軍副軍長兼軍事訓練團團長,駐北平南苑。後代理第二十九軍軍務。七七事變後,堅決率部抵抗日軍。1937年7月28日在堅守南苑、抗擊日軍的激戰中,壯烈殉國。
1、投身抗日同盟軍
1930年,在中原大戰以後,馮玉祥殘部被蔣介石收編為陸軍第二十九軍,宋哲元為軍長,佟麟閣為副軍長。但是,佟麟閣並沒有到任,而是追隨馮玉祥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以求迴避世俗的紛擾。佟麟閣陪著馮玉祥讀書練字,打獵種地,閒暇之時則和馮玉祥一起探討政治鬥爭的經驗教訓,分析時局的發展。在此過程中,他閱讀了一些進步書刊,結識了包括共產黨員在內的許多進步人士,並從中受到很大啟發。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和東北三省的淪陷,極大地震驚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全國輿論譁然,要求抗日救國的呼聲高漲。在此民族存亡關頭,佟麟閣和馮玉祥都很快作出了反應,放棄了隱居清靜、讀書論道的生活。9月23日,馮玉祥發表通電,譴責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批評其幻想單純依靠“國際聯盟”來解決問題的政策。佟麟閣隨即也離開隱居之地,回到二十九軍駐地,協助宋哲元訓練軍隊,提高軍隊戰鬥素質,以應時變。
1932年8月,國民黨南京政府任命宋哲元為察哈爾省主席,佟麟閣隨二十九軍入察,駐紮在張家口,察省事務實際由佟麟閣負責。1933年1月3日,山海關被日軍佔領後,熱河危在旦夕,平津地區受到威脅。主持北平軍政的張學良,急忙調二十九軍抵平,駐守同州、三河、玉田、薊縣一帶,這時,宋哲元軍長隨軍來到前線,委託副軍長佟麟閣兼任察哈爾省警備司令,暫時代理察哈爾省主席之職。2月下旬,日軍侵佔熱河後,向長城一帶進攻,二十九軍被急忙調到長城一線抗擊敵人,在喜峰口,二十九軍將士利用熟悉地形,並依靠大刀,採取奇襲戰術,狠狠地打擊了敵人,取得了喜峰口戰役的勝利,二十九軍贏得了“抗日英雄部隊”的稱號。留守張家口的佟麟閣在後方積極備戰,維持局勢,有力地支援了前方。
在日軍圖謀大舉進逼華北地區的時候,馮玉祥將軍由泰山來到張家口,馮玉祥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毅然決定組建抗日同盟軍。佟麟閣和馮玉祥一樣主張抗日,於是他積極支援馮玉祥,共同籌劃組織抗日同盟軍事宜。在一次商議中,佟麟閣將軍揮毫書寫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表達了他抵抗日軍侵略的決心。
1933年5月26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張家口成立。馮玉祥擔任總司令,佟麟閣代理察哈爾省主席,並擔任同盟軍第一軍軍長。28日,佟麟閣與吉鴻昌等14名抗日將領在張家口聯名通電,表示響應馮玉祥號召,率部進行抗日。6月15日,同盟軍在張家口召開第一次軍民代表大會,佟麟閣被選為軍事委員會委員、常委。
抗日同盟軍成立後,積極投入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之中,取得了一系列對日作戰的勝利。在戰鬥中,佟麟閣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與馮玉祥的合作中,他們兩人相處十分融洽。有一次馮玉祥到張家口視察,突然說要在佟麟閣家裡吃飯,佟麟閣的夫人彭靜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