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案為本,多提獨案為榮”。

2001年12月20日,李登輝在給臺聯黨“立法委員”當選人授課時提出要“制定臺灣基本法”。2002年2月7日和26日,臺聯黨“立法院黨團”聲稱非臺澎金馬地區出生的人不能參選“總統”。3月9日,臺聯黨“立法委員”程振隆聲稱應把臺語定為“第二種官方語言”,該黨“立法委員”何敏豪提出“變更領土修憲案”。18日,臺聯黨“黨團”副總召集人羅志明提出“中正紀念堂”“更名為‘總統紀念館’很好”;24日,何敏豪稱要提案遷都“大臺中”;30日,臺聯黨“立法委員”陳建銘聲稱出生在臺澎金馬地區者“才可擁有國籍”;4月7日,羅志明聲稱應把“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福爾摩莎博物院”;4月17日,陳建銘稱,要提防中資“滲透、侵蝕臺灣媒體”;5月11日,臺聯黨和一些“###”組織舉辦“臺灣正名遊行”,李登輝充當“總指揮”。8月5日,面對因###提出“一邊一國”引發臺灣股市大跌200多點與股民憤怒抗議,李登輝馬上跳出來為###辯解稱,“一邊一國只是事實陳述”,“股票大跌只是由於全球產能過剩所造成的,問題並不在阿扁說了‘一邊一國’”。8月11日,李登輝借臺聯黨黨慶大會與###同臺的機會公開對陳表達支援之意。李登輝當著###的面稱,他完全支援###所說的“一邊一國”。李登輝對國民黨下臺露出笑容8月11日,尊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臺聯黨修正了該黨黨綱,正式將推動“公民投票立法”及為了區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泛稱的中國名稱,將推動“臺灣正名”,主張以“臺灣”為名作為“國家定位”列入黨綱。臺聯黨成為名副其實的“###”黨,要充當“###”的排頭方陣。

親李派另組政黨(2)

臺聯黨成立是國民黨的又一次分裂。如果說在李登輝的打壓下,###、郝(柏村)林(洋港)陳(履安)、親民黨出走是國民黨的損失,那麼親李勢力離開國民黨組成臺聯黨,對國民黨來說卻是好事。因為這次出走的是動搖分子,是深受李登輝影響的“政治蛀蟲”,對純潔國民黨、推動國民黨的黨務改造是有益的。然而,國民黨在李登輝出任黨主席後一次次地分裂,以致失去執政權,對國民黨的發展造成重大傷害,讓國民黨陷入深重的危機之中。

txt小說上傳分享

設定“一條龍控制系統”(1)

海峽兩岸在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緊張軍事對峙以後,隨著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的發表,祖國大陸提出了“和平統一”的主張,併為實施這一主張採取了許多緩和兩岸關係、促進兩岸交流的具體措施。祖國大陸合情合理合法的解決臺灣問題的主張,對臺灣當局產生了很大壓力,臺灣當局被迫調整大陸政策,海峽兩岸出現了對峙下和平交往的新局面。兩岸各種交流全面展開,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旅遊、參訪、學習的熱情持續升高,兩岸貿易迅速發展,臺胞投資大陸遍地開花。兩岸同胞透過交流和來往,減少了敵意,增加了互信,增進了感情。

面對兩岸交流、經貿的迅速發展,李登輝當局採取一系列動作,設定人為障礙,為兩岸關係降溫。1990年10月7日,臺灣當局以任務編組方式在“總統府”內設定“國家統一委員會”(簡稱“國統會”),名為負責統一大政方針的研究與諮詢,李登輝任“國統會主任委員”。“國統會”設有“研究委員”若干人。緊隨“國統會”成立,10月17日,“行政院院會”透過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暫行組織規程”,“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於1991年1月正式組成,成為統籌臺當局大陸和港澳工作的專責機構,對於大陸事務及兩岸各項業務交流事項“有指示、監督之責”。1990年11月21日,具有官方背景而以民間形式出現的機構“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應運而生,專門負責處理兩岸交流中出現的問題。上述三機構的成立,成為李登輝監控兩岸關係態勢的一條龍控制系統,後來的事實證明,“國統會”沒有做促進統一的事情,反而成為李登輝阻撓統一、宣揚“###”的舞臺;“陸委會”專門負責為兩岸關係和交流“踩剎車”;“海基會”則成為負責具體落實“陸委會”和臺最高當局干擾兩岸關係的目標。

在控制兩岸關係的機構成立後,李登輝當局又制訂了一系列推行“實質###”、甚至“兩國論”的路線、政策、法令和法規。1991年2月23日,臺灣當局公佈了“國家統一綱領”(簡稱“國統綱領”)。“國統綱領”共分為前言、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