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東滄縣去了。
訊息傳進展工夫耳朵時展工夫正在吃飯。晚霞在向地下收,星星在向天上爬,一座農家小院的空地上,或蹲或站著不下二十幾名幹部戰士,一律捧著碗,用兩根又短又粗的木筷,比賽似的向嘴裡扒著苦菜豆末團和棒面地瓜粥。展工夫只是身邊多了一個凳子一張桌子。聽著彙報,他眼前出現的是兩座乳峰,那乳峰拔地觸天、半山腰裡還飄著雲霧,峰頂上的兩顆紫葡萄,太陽似的放射著光芒。
彙報結束,乳峰和葡萄好歹消失了,展工夫說:“真是太便宜了那小子!”
苦菜豆末團和棒面地瓜粥扒完了,展工夫倒了半碗水,就著一口蘿蔔鹹菜,把碗裡殘留的棒子麵和地瓜末兒倒進嘴裡,這才把碗筷一扔,重重地擂了一下桌子說:
“真是太便宜了那小子!”
過龍兵 第二章(1)
有關爸爸媽媽的故事,年傳亮是六歲時從爺爺奶奶的誇耀中覺出驚奮來的。那時年打雷已經當了五年海牛區區長兼區委書記,一年零三個月海牛島第三農業合作社副社長,筱月月也當了四年區民政助理員和一年零三個月的婦女生產組長。
六歲是個新奇神妙的年齡,海牛島和爸爸媽媽恰巧有著說不盡的新奇和神妙。
就在聽過爸爸媽媽的故事的第三天夜晚,年傳亮正頂著漫天雪花,與一群孔雀似的海鳥追逐嬉鬧時,一陣接著一陣的牛叫把他給驚醒了。爺爺喊:“起來起來!是霧號!”奶奶說:“不會吧,天不是好好的嗎!”年傳亮把兩眼瞄向窗外,窗外確是星稀月朗,雲彩也沒有一絲的樣子。爺爺又喊:“霧號是海牛叫你們不知道?還不趕快!”奶奶這才一聲緊一聲更緊地催,年傳亮這才兔子似的爬著跳著,套上衣服鞋子,抓起一塊小餅,一邊向嘴裡填一邊朝門外,朝海牛頂上奔。
海牛頂是憑海臨風的一道山崖,論海拔不過二百公尺,但刀砍斧削,壁立千仞,傲世凌雲,置身其上,波濤滾滾匍於腳下,旭日冉冉懸於眉前。爺爺說那原是一隻神牛,是奉了命令來幫秦始皇填海鋪路,尋找長生不老藥的。神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天山和崑崙山上搬來數不清多少峰巒,在海上鋪出一條伸向大洋的通道。可一直鋪到海牛島,也沒見到長生不老藥是什麼樣兒,倒是看到不少地險水惡,一遇大霧便船翻人亡的慘景。海牛於是化體為山,擔起了為海上漁民和過往船隻引路導航的重任。海牛頂從陸地上看是一座小山,從海上看則是一隻威武的、拔海矗天的海牛。那海牛每逢濃雲蔽日風狂浪惡就會通體明亮、如火如炬,並且伴之以“哞——哞——”的霧號,那使不知多少漁船漁民獲得瞭解救。海牛島的第一代祖先,四個靠著一隻小帆船為生的漁民就是其中的倖存者。那時,他們在海上已經漂了八天九夜,漂進幾千裡之外的大洋深處。食物沒有了淡水沒有了,手腳麻木腦子麻木一心只等去餵魚蝦了,眼前卻突然出現一座火炬般的海牛,耳邊也突然響起神秘而又清晰的霧號。四個漁民循著海牛和霧號的指引,沒命地搖著槳櫓,終於在帆船被打碎撞爛前的最後一刻,爬上了海牛頂下的那片荒坡,並且在荒坡上壘起了第一座遮風避雨的石屋——那就是海牛島的童話。
讓人叫絕的還是後來。後來,當築起的石屋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石屋裡除了男人又增加了女人和孩子,一座小小的漁村有了幾分模樣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摧毀了一切。海牛島唯一倖存的漁民三剩子哭幹淚水之後,逃到一百里之外的一座小鎮,重新娶了女人生了孩子。那年秋天,他拿出僅有的幾吊銀子,要為女人孩子蓋起一座能夠長久居住的新屋。開工前一晚他剛剛闔眼,耳邊就響起了“哞——哞——”的聲響。開始他以為是誰家的牛叫,叫到半夜才覺出異常。他爬起來跑到院裡,叫聲消失了;而一上床一閉眼,叫聲又出現了。一連幾次他明白了那是海牛在叫,是霧號在向他發出召喚。而一經明白,通體明亮、如火如炬的海牛頂出現了,三剩子的心被點燃了。他幾乎是立刻帶著女人和孩子返回海牛島,重新壘起了一座石屋——那就是海牛島的傳奇了。
三剩子迄今五百餘年,海牛和霧號留下的傳奇不可勝數。最近的一樁要數日本人進犯了。日本人最初的目標是從海牛島登陸,而後向縣城和內地推進。運送日本兵的軍艦從旅順港上路,剛剛看見海牛頂,海上就響起了霧號;接著大霧飛昇彌天鎖地,不一會兒就把軍艦困在了海里。霧號時如驚雷爆炸、怒獅震吼。通體明亮的海牛頂也驟然燃起一片大火,熊熊烈烈向日本軍艦撲去。日本兵掉頭就竄,霧號和大火猶自緊追不捨。以至於後來日軍總部不得不發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