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等哥哥考完了帶我逛遍京城的首飾鋪子吧!”
徐桓想到自己打的某個注意,一口答應,“好!”
貢院關門前,徐桓拿著簡單的東西進了貢院。徐楹在馬車裡看了一會兒,便讓車伕將馬車趕往朱雀大街。
南來北往依舊是小小的一間鋪子,只是此時店裡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徐楹沒有上二樓,直接進了孫海在院子裡專門給她備的小書房。
應徐楹要求,書房裡的桌椅都是簡單的松木桌椅書架,書架上放著南北各地風貌介紹的書籍。桌子有一個上了鎖的抽屜,要是隻有徐楹和孫海二人才持有。裡面放的是南來北往的賬本契約。
簡單翻了一下賬本,發現這幾日的生意比剛開店好了兩倍有餘。徐楹感嘆了一下孫海的傷人天賦,很快就注意到新多的幾張契紙。
除了一個吳家染坊的契紙,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北邊瓷窯,幾個邊疆皮貨遊商,一個繡坊。徐楹暗暗讚歎孫海的眼力。那個瓷窯是比不上官窯瓷器精美,成功率卻極高,瑕疵品很少,在前後,那個瓷窯一個窯就能滿足北地大部分人家的瓷器損耗。那幾個皮貨商也各個都是有自己特殊皮貨貨源。至於那個繡坊,半年後繡坊主人家在外習藝的女兒就會回到繡坊,重振旗幟。
眼見沒多少事需要自己費心,孫海就讓南來北往走上正軌。徐楹藉著筆寫下自己一些新得想法。徐楹知道,孫海才是讓這些東西成為可能的最佳人選。
威遠鏢局,劉明志對著貨物一項項清點。這不是第一次運鏢,卻是第一次為自己的鏢局運鏢。這批貨物是劉明志和孫海二人根據京城風向選的貨物,根據同南來北往的合同。鏢局每次運回當地特色產物,拿到南來北往售賣,純利鏢局佔兩成。
這次的貨物有南邊最好的織娘織出的布匹,有南邊工匠打造的精緻釵環。有了鏢局的合作,這些本來明年才會在北地興起的風潮,一個月不到便侵佔了北地的市場。
賬房金算盤噼裡啪啦地撥動算珠,算完後驚訝道,“二當家!這回我們終於發了!南地東西在北地價值增加至少三成,孫掌櫃雖說店裡的東西都是薄利多少。只是南地進價也夠低廉,想想抵消,純利能有五成,落到我們鏢局也能有一分純利。這批東西全部銷完,鏢局今年給退下來的鏢師的銀錢綽綽有餘!二當家終於聰明一回!”
劉明志面無表情,道,“看好這些東西,損了可要找你賠!”
金算盤不以為意,“這些都是會下金蛋的母雞呢,我可捨不得讓他們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