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3 / 4)

領導停留在十七世紀社會結構的中國軍方領袖,能夠堅持如此不屈的抗戰精神,因此實在值得美國助中國一臂之力。

雖然羅斯福的個人才略突出,卻不能掩飾美國人缺乏歷史深度的重大缺點,就是在短短一百五十年的美國曆史中,從來沒有出現歷史性大奸大惡的冷血梟雄。斯大林的深沉兇殘,必須從俄羅斯長久以來一直被歐洲主流歷史所排擠,近千年處在被亞洲攻擊能力最強的遊牧民族的屠殺、恐懼之情結下,加上完全無情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意識形態,三重深沉歷史所鑄造而成的梟雄性格來理解,因此羅斯福一番以誠心待人的善意,完全的就被斯大林控,也被丘吉爾所利用與迷惑了。

開羅會議與德黑蘭會議其實是一會兩開,形成了一個影響世界歷史方向的政治戰場,結果是中國實力與謀略不足,因此先勝後敗,美國的實力無人能及,但是謀略缺乏歷史深度,先後被英蘇所蒙敝與利用,英國謀略深沉,但是實力不足,只能借力使力,蘇聯的實力與謀略都是有備而來,成為歷史短期的最大贏家。

就開羅會議這種歷史性的會議而言,國民政府的準備與策略,可以說是都犯了錯誤,中國不但是犯了陣前易將的兵家大忌,同時還允許反中國戰區最力的史迪威出席會議。

一九四三年十月,蔣介石因為史迪威介入與操縱中國的權力鬥爭,最後導至宋子文等政學系軍政要員遭到整肅,原本中國與美國進行的各種重大外交與軍政交涉,都是由宋子文全權負責。宋子文與包括羅斯福在內的美國戰略決策階層,有著很深與很頻繁的接觸與關係,他多次為中國戰區的利益,與美軍決策首長進行辯論與交涉,他非常瞭解英美戰略決策人事與背景,原本應是最佳出席開羅會議的最佳人選之一,但是此時卻為史迪威所鬥爭遭到政治軟禁,所以改由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出席這次事關中國歷史命運的會議。而更為致命的是,是由史迪威代表中國戰區出席這個歷史性的軍事會議,中國的命運就註定要被強權踐踏出賣了。

當然若以中外的婦女界而言,在那個時代,宋美齡的確是罕見傑出的政治人物,但是若是與宋子文的能力與對外關係相比,仍然是差了一大截,何況她並非政府的裡決策階層,出席這場會議,實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只給西方國家增加了封建的「家族政治」的印象。宋美齡要想在政治與軍事專業上,與丘吉爾、馬歇爾、蒙巴頓等人較量,當然更是屈居下風了。就開羅會議這種歷史性的會議而言,國民政府的準備與策略,可以說是都犯了錯誤,在代表團的陣容而言,中國不但是犯了陣前易將的兵家大忌,同時還允許反中國戰區最力的史迪威出席會議。這樣的中國代表團既缺乏可以獨當一面的外交與戰略大將,又有嚴重的內鬼通外神的隱憂,一旦蔣介石有所疏忽,那麼中國的利益就被盟國所算計了'5'。

何況蔣介石於會前,在其《中國之命運》一書中,相當明白的批判國際強權對於中國的欺凌,同時表達了他希望中國復興的強烈民族主義觀點,蔣介石的這本書也許對中國的內政沒有產生巨大的影響,卻遭到英美蘇各國政治與戰略專家的強烈警覺,更為加深這些西方強權中的政客,要給中國一些暗算的共同心理準備。因為他們認為,假如讓蔣介石領導中國完成抗戰,與復興中國的歷史大業之後,那麼西方國家在亞洲的帝國主義利益,就要遭到中國的挑戰了,蔣介石沒有想到,在所謂四強領袖的歷史會議之中,會爆發如此可怕的傾軋與出賣的危機。

33。4 中國為戰後亞洲奠定發展方向

開羅會議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登場,羅斯福與蔣介石在大體上頗能互相尊重,蔣介石則是過於信賴羅斯福,而低估了丘吉爾。羅斯福對於蔣介石意見的尊重,引爆了丘吉爾「誘敵深入」的大反擊佈署。事實上,丘吉爾原先希望英美領袖能夠先行在馬爾他會面,集中力量討論,全面反攻歐陸的策略,因為丘吉爾認為,亞洲問題根本就是分別由英美兩國領袖,各自私下決定就可以了,但是羅斯福認為,亞洲的問題,應該尊重中國的意見。所以丘吉爾對於羅斯福如此「遷就」蔣介石,未來必然會影響到英國對於亞洲的控制,當然心生不滿,丘吉爾決心非除掉蔣介石不可,蔣介石可是從來沒有遇過這樣世界級的政治鬥爭,丘吉爾是先佯退然後再突擊,於是蔣介石就掉入政治會戰的包圍之中了。

在開羅會議中,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先分別會晤,就各種的戰略方案,以及戰後的世界與亞洲的安排,進行意見交換。蔣、羅之間的會談,大體上都順利與和諧,中美對於十大問題,都有不少的共識: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