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3 / 4)

兵力,於是陳誠決定在宜昌發動強攻。

九月二十六日,陳誠以最快速度調集兵力,乘虛進攻宜昌的日軍。當時宜昌是日軍威脅重慶的前進戰略重鎮,同時切斷了兩湖與四川的水運聯絡(使得兩湖生產的糧食無法由長江輸入四川),其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陳誠對宜昌發動大兵團反攻作戰,的確是出乎阿南的意料。由於中國軍隊在宜昌的攻勢,異常的猛烈,絕非尋常的牽制作戰,這時在宜昌的日軍指揮官,第十三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中將,陷入了中國軍隊四面圍攻的險境,只有急電阿南以及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部求援。

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知道訊息之後,大吃一驚。因為攻佔宜昌是日皇裕仁親自下的作戰指示,假如宜昌有失、十三師團被殲滅,那麼日軍計程車氣將會受到極大的打擊,所以大本營與中國派遣軍都下令阿南,無論如何也要設法保住宜昌。阿南當然知道宜昌地位的重要,更不能讓十三師團被圍殲,否則自己這個十一軍司令官也就做不下去了,雖然長沙已是快要到手的目標,但若拿長沙換宜昌,恐怕還是失算。於是阿南只有下令,停止攻擊長沙,撤回全部在湖南的兵力,優先轉往投入解圍宜昌的作戰。薛嶽當然不會放過這個修理日軍的機會,倉皇撤退的日軍在湖南吃足了苦頭。

陳誠在宜昌的反擊戰,可以說是打得非常地漂亮,日本十三師團的防線,逐一被中國軍隊突破,最後日軍司令部已在中國軍隊直接的攻擊範圍之內,日軍十三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中將,親自督戰,最後連司令部的參謀都拿槍參加保衛戰,在最危險的時刻,內山下令準備焚燒軍旗,以及切腹自殺。

在十月十日宜昌決戰的最後關頭,內山事實上已簽署十三師團向日皇與大本營告別的電報,開始準備在司令部內率領參謀集體自殺,卻在最後一刻,出現空前大雨,遲滯了中國軍隊的攻勢,由阿南指揮回防的日軍,終於趕到,才迫使陳誠退兵,讓日十三師團在最後一刻守住了宜昌。但是日軍不但失去攻佔長沙的機會,反而因為緊急撤退,遭到中國軍隊追擊而頗有損失。長沙第二次大捷的聲威,可以說是舉國知名。

第二次長沙大捷,多少要歸功陳誠在第六戰區指揮的牽制攻擊,日軍的指揮官阿南惟幾則是過於大膽與冒險,因而沒有掌握到全域性戰略均衡的要訣,也沒有盯緊作戰目標,一味的以日軍優勢戰力強渡關山,而且不斷追逐新出現的作戰目標,因此造成日軍戰力的分散,而錯過攻佔長沙的作戰時機。從這次作戰的經驗,中國開始瞭解日軍對於攻佔長沙的心結,所以薛嶽特別檢討日軍的攻勢作戰,而設計出一套可以誘敵深入,加以圍殲的“天爐戰法”,就等著日軍的來犯。

28。3 第三次長沙會戰

第三次長沙大捷,乃是中國軍隊最為貨真價實的一場大勝仗,日軍在此役再一次遭到重大的挫敗與損失。這次長沙會戰,與第二次長沙會戰僅隔兩個月,主要原因是在一九四一年夏威夷時間的十二月七日,日軍成功地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日本華南方面軍的第二十三軍,負責進攻香港,但是擔心中國軍隊會支援駐港的英軍,於是要求日第十一軍,在湖南北部,發動牽制性的攻擊作戰。主要的目的,是牽制中國第九戰區的兵力,以防中國軍隊南調打擊日本二十三軍的香港作戰。

但是第十一軍的司令官阿南惟幾,不肯輕易放過這個進攻第九戰區的機會,他至少要為上次進攻長沙作戰的失利,討回一些顏面。因此雖然原先在作戰計劃上,這只是一場牽制作戰,但是他卻有著旺盛的企圖心,希望能夠有更為傑出的戰果表現。阿南以日軍第三、六、四十師團以及第九混成旅團組成戰鬥序列,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再度在湖南北部發動攻勢。

但日軍這次在湖南出兵,可以說是在天時上,就極端不利,因為當年的冬季,湖南出現了罕見的大雨與低溫,造成所以的江河水量大增,必須要有渡河的裝備、在適當的渡河地點,才能越過河流;同時農田積水泥濘又深,造成軍隊重灌備運動不易,天候的嚴寒更是增加日軍部隊補給與攻擊上的困難。不過根據日軍的情報顯示,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的確有大量南下調動的佈防行動,因此阿南判斷,這給日軍一個乘虛而入的大好機會。既然第十一軍,早有準備深入湖南,進攻長沙的腹案,只要等待作戰時機的來到,現在日軍不妨來個先斬後奏,從牽制作戰,轉換成為攻佔長沙的會戰。

日本十一軍在不到三個月,就再度興兵進攻長沙,是給薛嶽抓到一個有利的反擊機會,因為日軍是採取攻勢作戰,軍隊的疲勞較大,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