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考取。
回顧大學四年,時間在我不斷地轉專業中浪費掉了。我不是漂亮的女孩,沒有那種成熟女孩的氣質,不懂如何跳交際舞,畏首畏尾,毫無主見,幾乎沒有組織過任何社會活動,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也沒有做出過什麼成績,甚至沒談過戀愛。與那些成功的女生相比,我是一個蹩腳的配角。然而,我十分喜歡那種與人打交道的行業,羨慕那些成功人士,想挑戰並改變自己。畢業後的暑假,我輾轉找到了一份某銀行實習生的職位。這所南方大學的營銷學研究生只有兩年,我深知時間之短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改變自己,甚至對暑期的實習都心存畏懼。
我對自己懊惱不已!只好向您“求救”,希望您能夠不吝賜教。感謝您在百忙中閱讀我的信件,真誠地期待您的回覆!
豆蔻
20歲的學生,處在人生最好的年紀。
你有著頗為坎坷的求學經歷,短短几年經歷三次轉專業的狀況。但是你也足夠幸運,不是嗎?你一直在重點大學和名牌高校讀書,這是你的幸運;你能夠轉換三次專業,漸漸地靠近比較適合自己意願的選擇,也是一種幸運——是不幸中的幸運。畢竟還有那麼多非名校的學生,還有那麼多想轉專業而不得其法的學生,你並非沒有得到命運的眷顧。
然而你的憂慮又是如此的真實。因為找不到自己在未來世界中的位置,即使是在周圍現實的小圈子裡,你可能也覺得自己是個無足輕重的配角,這種感覺一定很難受。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難受的經歷,所不同的是我並不在乎誰曾叱吒風雲,誰又甘當綠葉。我只是覺得自己這樣過得難受,大學裡曾有過一段時間我很自閉。那時候,即使是去圖書館還書這樣的事情,我都懶得跟管理員說話。我覺得自己特別不善言談,也不喜歡參加活動。
但是,今天在某種程度上我要靠說話來工作,我變得會交流了,這一切都是慢慢地發生的。
我覺得有一些事情對我很有影響,比如我在大學裡建立了與同學間的深厚友誼。你願意和有些人打交道,因為他們可愛有趣,那就不妨從跟這類人多接觸入手。跟活潑可愛的人打交道,慢慢地他們會影響你的性格。世界上總有人善良熱心,總有人令人生厭。作為一個學生,你並非要討好所有的人,如果你一開始就刻意強調自我挑戰,去跟無趣的勢利眼攀近乎,只會受到傷害,從而對人際交往更加恐懼。對美好事情的熱愛,激勵我們勇於接受生活的一切,不拒風雨。對生活失望和怨恨的情緒不能支撐一顆健全快樂的心靈。當有重要的、有價值的人生信念作支撐時,在不利的情況下,你才能容易寬容這人生的缺憾。人不能靠讀幾個勵志故事來撐著走完一生,自我激勵只是在有限度的範圍內起作用,你需要學會建立身邊親近的情感支援系統。環境對一個年輕人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一開始你可能要用力為自己尋求一個積極的氛圍,而一旦進入這一系統,他們會推著你往前走,形成良性互動。這比你總是靠自己苦苦支撐要容易得多。學著跟周圍開朗的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你就能開朗許多。
我該如何改變自卑?(2)
第二點支撐我的是一種愛好——我當時是所謂的“文藝青年”。我喜歡讀小說,有時也寫寫。我不是說你應該也有同樣的愛好,而是說你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愛好。我特別不能理解的是那些口口聲聲說自己喜歡某樣東西,卻從沒怎麼認真嘗試過的人。愛好是用來做的,不是用來想象的,更不是用來攻讀學位的。說自己喜歡心理學,卻連普通心理學教材都讀不下去;說自己喜歡攝影,卻拿不出拍攝的得意之作;說自己從初二開始就打算做生意,到25歲了還沒想好怎麼開始第一個專案……這樣的人太多了。你喜歡一件事情可以很單純,並不特別需要靠這個揚名,這給了你“我是獨特的,我有所長”的感覺。重要的是成為唯一,而不是爭得第一,這是自信的根本基礎。不需要追著趕著軋過別人,也不需要長得更漂亮、擅長交際舞、處事八面玲瓏。你只要成為不可比擬的獨特的你就足夠了,沒必要用太多別人的尺度衡量自己,那隻會使你更加心力交瘁。我知道文學愛好給了我超越性的追求,為我隔開了一些俗事。在這方面,我在周圍人中是有專長的。即使旁邊有更好的寫作者,我想我們的熱愛和體會也是不同的,風格也無法比照。
第三點改變我的是旅行。旅行也可能會對你有幫助。在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產業化開發的風景正在變得越來越趨同。根本的是深入到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體會普通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態。看看別處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