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4)

小說:生活的意義 作者:炒作

是幾種人類生活元素的組合。

哲學角度的幸福

雖然上面的看法都包含一些真理,把不同的人的觀點加在一起似乎表明幸福的概念中包含著主觀性:對於個人來說,幸福就是他在生活中喜歡的東西。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幸福,有必要超越流行的、常識性的觀點,而這可以透過哲學理論來辦到。

如果關於幸福的哲學理論能給我們精確的、啟發性的解釋,它們應該與我們常識性的直覺相吻合並且還具有系統性。在此我們集中關注兩位古代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的哲學觀點似乎符合我們的期待,儘管有時代差異。

柏拉圖是西方哲學傳統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對“人是什麼”的富於想象力的和深刻的探究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啟發性的文獻,時至今日仍被奉為經典。柏拉圖關於人的靈魂的三重學說是我們這裡最為關心的。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不是由一部分構成的,因為不同特點的各種人類活動證明了人的靈魂具有三個部分。一是理性的部分,這部分負責推理能力,如問題解決和邏輯推理。二是被稱作激情的這個部分,它的本質大有爭議。激情這部分思維基本上等於情緒部分,因此諸如生氣、害羞、驕傲等情緒都是這一部分產生的。三是慾望的部分,它包括本能的渴望和對性、食物的慾望等。

柏拉圖認為,靈魂的這三個部分本質上是獨立的,每個都有其獨立的運作動力:它們彼此對立的特點可以很容易地反映在我們的理性和慾望的衝突上。理性思維的物件本質上是抽象的概念,當我們處理概念、觀念之間的關係時,我們的理性思維就被啟用了。相反,慾望部分屬於人的動物性本質,因為我們的基本需要和動物沒什麼大的差別。靈魂的三重學說的關鍵在於,它認為這三個部分可能會彼此衝突,幸福就取決於這三部分能否和諧一致。可以說所有人在生活中都曾經歷過這種衝突。例如,某人可能強烈地想抽菸,但他的理性告訴他吸菸對他

不好。似乎人的慾望是盲目的,其自身沒有自我管理的功能,那麼人的三種靈魂(或三種“心靈”)的和諧要依靠理性部分(理智)來維繫。柏拉圖進一步論述說,如果人的三種靈魂持續地衝突,人是不可能幸福的。想象一個人持續不斷地經受內在的衝突:各種慾望和情感需要不能同時得到滿足,或者慾望和理性或情緒與理性之間存在衝突。在這樣的混亂狀態中,人可能會想做很多彼此衝突的事。結果,他做的事可能最後有悖於他的其他慾望和信念,導致一些諸如後悔、羞愧、焦慮、內疚之類的精神狀況出現。由於這樣的人缺少自我控制,不能泰然自處, 。 想看書來

快樂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嗎?(4)

他的生活很難說是幸福的。

三重靈魂學說以及它引發的對幸福的看法支援了我們這樣的觀點:任何簡單

地把幸福等同於快樂的說法都應該摒棄。這個結論來自對人性的洞察:由於彼此

不同的慾望和目標是人類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選擇在人

生中追求什麼。現在我們該看看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克里斯了。需要記住的是,赫

拉克里斯不僅需要在美德和快樂之間做出選擇,即使他選擇了快樂,他也仍然要

進一步選擇快樂的種類和數量。這也就是說,人類要在不同的時刻作出各種選擇

已成為事實,沒辦法逃脫。從這個角度說,認為人類追求快樂就等於是幸福這種

觀點是有很大缺陷的。鑑於人總要深思熟慮,如果彼此衝突的慾望和需要沒有協

調好的話,追求幸福也可能導致混亂或不幸福。這就說明盲目地、不假思索地追

求快樂不可能是人生的終極目的。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最著名的學生,他透過審視人性繼續探討幸福的問題。

亞里士多德對這一學術傳統的貢獻在於他關於幸福和人類的卓越(美德)之間關

系的著名學說。他認為要恰當地定義幸福就必須考慮什麼是人類獨有的東西,否

則我們討論的就不是人類的幸福了。人類獨有的,而且引以為榮的一點就是,人

有理效能力,也就是說人能夠運用理性,並受理性的指導。這種理效能力帶來的

合適的活動就是成就卓越(美德),而這是人所獨有的。亞里士多德得出結論說,

人類的幸福是貫穿一生的遵循美德的活動。就此而言,對亞里士多德來說,對人

類幸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