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小說:陽光基業 作者:雨帆

一家新公司的巨大機會是可以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在業務發展以及管理創新等諸多領域減少嘗試的時間。即便是個新手駕駛著一輛普通的汽車,若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其車速也遠比一個技術嫻熟的司機駕駛一輛名貴的汽車在山間小道上快很多。

抓住歷史機遇而成立的陽光產險無疑站在了整個行業的肩膀上,況且張維功還是個老司機,而且從其公司治理結構來看,陽光產險也是一輛價格不菲的跑車。老司機、名牌車、筆直的跑道,它的速度自然值得期待。

新公司的共性優勢之三是“小即大”。相對於“老三家”的固定資產、業務規模、市場份額、員工數量等指標而言,陽光產險顯然是家 陽光基業。

。。。。。。。。。。。。。。。。。。。。。。。

小公司。聽到這樣的議論,張維功用他簡單的“方程論”作了解釋:小,就是把我們當做了分子,把整個行業當做了分母,因此我們顯得很小。

但是如果我們把行業當分子,把自己當分母時,我們有多大呢?如果我們再擴大分子,把現在行業的市場存量再加上將來的市場潛量當分子,那我們又有多大呢?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都要學習“方程式”,因此,一般正常人都可以輕鬆地理解張維功的“方程論”。自然,他的同事們看到了公司巨大的發展空間,明白了自身業務以外的市場都是可以競爭的地方,顯然新公司的優勢比大公司大得多,信心也由此而生。

陽光保險除了新公司都具有的共性優勢外,還具有一些明顯的個性優勢和潛在優勢,如陽光文化、公司治理、IT系統、多元化人才等優勢。就人才優勢而言,一家老公司的員工很少流動,素質、結構很難改變。陽光產險由於需要不斷地增加員工,不斷地使用新人,因此可以合理佈局,最佳化人力資源配置,促進員工素質不斷提高。而品牌優勢在於,老公司的品名、品牌大家都很熟悉,想改變就很難。相對而言,陽光保險的品牌潛在優勢巨大,儘管客戶並不知道,但是起碼沒有壞口碑、壞印象,比印象差的品牌要好得多。同時可以按照陽光文化的理念去塑造有風格、有靈魂、有生命的品牌。張維功有關陽光保險的優勢論,難免讓人想起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視角不同,思維迥異。在陽光員工的心中,陽光保險是一家新公司,但儼然已是一家不可小覷的大公司。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陽光新勢力(1)

公元1世紀時,羅馬的一個宗教組織規定,參加這個組織的會員必須繳納一定數額的入會費。當他死亡後,他的遺孤就可以領到一筆喪葬費用。如此一來,這些宗教成員就可以安心傳教了。

中世紀歐洲的“基爾特”組織是由一群基於互助扶持精神、職業相同的人成立的團體,除了保護會員職業上的利益之外,也對其會員的死亡、疾病、竊盜、火災等災害,共同出資救濟。

最早的人壽保險雛形即源自於此。

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發展保險業,尤其是發展壽險業,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如此的空間和機會。”2007年9月24日,張維功在一次會議上對尚處於籌備期的陽光人壽全體員工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中國壽險業這塊蛋糕的色、香、味。

事實上,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西方的保險公司就開始對擁有龐大人口數量的中國保險市場發力,它們“企圖”透過各種路徑分享這塊“蛋糕”。在它們的眼中,這樣的“蛋糕”甚至比一個口岸的地盤更符合它們的胃口。AIG的前任董事長格林伯格之所以用20多年的時間不停地飛往北京,其中固然夾雜著他對公司起源地上海的情感,但是他同樣聞到了中國壽險市場“蛋糕”的奶油香味,並最終捷足先登。

改革開放,中國的大門徐徐開啟,壽險市場很快吸引了全世界投資者的目光。任何一個投資者都對這個擁有13億人口、經濟高速增長、消費能力不可思議的市場而垂涎三尺。

這也是為什麼每個進入中國的外資保險公司和新興的中資保險公司都會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壽險業務領域,為什麼每家保險公司都把壽險業務當做市場中最大的“蛋糕”的根本原因。

瑞士再保險公司曾經公佈了一組被廣泛引用的資料,2006年,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為8%,中國僅為%;保險密度(人均保費)在中國為4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為512美元,相差極為懸殊。瑞士再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是為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