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誰把狗放出來了(1 / 3)

小說:電影大師 作者:機器人瓦力

好萊塢是一個沒人和天才過不去的地方,除非不想混了。

1973年喬治-盧卡斯的《美國風情畫》以77.7萬預算收下1.40億全球票房,為環球影業帶來了5200萬的利潤<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這個驚人的回報率直到1999年才被《女巫布萊爾》打破。其時29歲的天才電影人盧卡斯雄心壯志地開展他的新專案,認為環球會毫不猶豫的給他提供百分之百他要的資金和一切,環球票房部卻告訴他“你的新專案將是票房毒藥,這是有資料統計分析的”,環球一美仙都不給他。後來20世紀福克斯投資了這個1300萬預算的科幻專案(開拍前差點撤資),《星球大戰》。

這種幼稚的滔天錯誤,每天都在好萊塢發生。

雖然奧斯卡主辦方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事實上電影藝術和科學幾乎是反義。

為了儘量避免錯誤,就有了一個行業信條“不要試圖理解或質疑天才,滿足他們。”

週五晚接到葉惟的通知電話,喬恩-菲爾海默一點都不意外,如果viy這都沒有反應那還是viy嗎?

獅門選擇投資viy,應該說全行業一旦誰和他合作,都早已把他的個性放進評估裡了。兩年前葉惟說“我要和影評界鬧一鬧”還會有人驚訝,現在是一種理所當然。

真的是通知而已,不是商量。

美國電影史上出現過兩次天才湧現浪潮,一次從30年代起發生,另一次從70年代起發生,科波拉、斯科塞斯、斯皮爾伯格、盧卡斯、澤米吉斯、德-帕爾瑪、馬力克、約翰-休斯、伍迪-艾倫、哈爾-阿什貝、鮑伯-拉菲爾森……這些改變了電影和好萊塢的電影小子,又稱為“作者導演”(作品高度體現個人意志的導演,通常兼任編劇和製片)。

葉惟是個天才,是個作者導演,凡人和他作對是禍害自己。只要他保持著投資回報上的成功,基本上他想做什麼就什麼。好萊塢就是一個關著一群瘋子的瘋人院,你能指望瘋子不做什麼?

是天才是瘋子也是大人物,很多人和金錢進入電影業就是為了認識這種世界上最獨特的、最有趣的、最魅力的人物。

喬恩認識這個行業的無數凡人和天才,怎麼去形容葉惟?每個人有自己的說話方式,葉惟的說話方式不是每個人都有,他一半的話聰明睿智自信而富有哲理,讓人不知不覺間敬佩他,另一半的話風趣幽默親和,就像一位老朋友,讓人不知不覺間沒了戒心,對他說了自己很多,而他可能還沒有說一句他怎麼樣。

喬恩印象中還認識兩三個能這樣說話的人,沃倫-比蒂、約翰-特拉沃爾塔,這些人大概是他見過最風趣、最沒有明星架子的巨星,還都是在有限的工作外的接觸中的認知。知道為什麼這些浪子泡妞無往而不利了吧,連他一個老男人都心服那種魅力,女人又怎麼抵擋?

葉惟還有另一種說話方式,非常強硬的話語像在說“你不懂,我不想和你解釋,你就看著吧,你會懂的。”在這種時候,喬恩就會想起來“哦,對,他是個天才。”

“惟格,你看著鬧。”喬恩回答說,就算說不最後還會被說服。

他關心的是影片能不能收益,從這方面去考慮,支援viy鬧是更好的。

因為ss的普通觀眾評價反響確保了葉惟不是無理取鬧,會有支援他的輿論去對抗批評他的聲音,不鬧就是失敗,鬧了至少是爭議之作,還博得大眾關注,甚至隨時間推移從爛片轉為經典。大概這就是葉惟的想法。

關於影評對一部電影的票房業績影響,好萊塢一直都有在評估。早在80年代,就有多家公司的調查資料顯示答案是“幾乎沒有影響”,相比檔期、宣傳、題材、卡司等方面,影評的影響最為薄弱,還比不過首週週末的天氣<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一大原因在於從80年代起,影評人逐漸地氾濫成災,從每個城市發展到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當地的影評人,群體越大,平均水準就越低、商業行為就越多,影響力也就越來越小。

在80年代末,人們就開始說“影評死了”,說著說著說到現在,網際網路使得影評人更加的泛濫成災。

喬恩聽葉惟說要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發表,葉惟笑說:“我知道罵不死這些人,沒有人能,他們只會好好的繼續活下去。但我還是要罵罵。”這是當然,影評界有它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