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顯然並沒有做到影評界對他的期望,艾伯特是驅魔片都贊,但參加了dptte放映會的其他影評人們,卻沒有幾個有好話,30%新鮮度!4。7/10分。還沒上映就在發臭。
“一個跟雷尼-哈林版有些像的版本—也就是說,它們有著同樣的問題,薄弱的配角、無意中搞笑的臺詞、欠佳的特效效果。”——2/5,凱文-卡斯特,《洛杉磯時報》
“哈林的版本至少有廉價的驚險,施拉德的版本什麼都沒有。”——2/4,凱爾-史密斯,《紐約郵報》
“施拉德版乏味極了,只是安排懸念不會讓恐怖片更有吸引力。”——1。5/4,邁克爾-瑞茨霍芬,《好萊塢報道者》
現在新鮮度一項,teoer是45%,dptte是30%,而tet是……91%!依然紅得刺目。
兩部加起來都比不過一部,北美影評界可謂堅實地站到了一方陣營之中,這場戰爭的評價口碑戰,已然決出了勝負!
《驅魔錄影》,完勝!
當爛番茄網把三部影片放一起做成專題,當相關媒體們紛紛進行著報道,當影迷粉絲們興奮地宣揚著這個結果……在這開戰的前夕,只想著混水摸魚的華納兄弟也許沒什麼所謂;投入巨大的索尼,是否已有一絲顫抖呢?
不用怕!只有票房才是實在,年輕觀眾和隨機觀眾不是由影評決定觀影選擇的,他們連票房情況都不會太關心,都在於宣傳!花耗了鉅額美鈔的teoer不管從哪個宣傳方面,都要完勝tet……不用怕……
問題在於,欠缺娛樂性的teoer就算佔了評級優勢,又能得多少年輕觀眾的喜愛?而且“艾米麗-羅斯”珍妮弗-卡彭特,怎麼看都沒有“瑪姬”妮娜-杜波夫合青少年們的眼緣……
其實有一個宣傳方面很不好說,網際網路。儘管teoer在很多主流娛樂網站上投放了廣告,但從傳播熱度上來說,tet卻要明顯的遠高於它,在電影論壇上是這樣,在影片網站上也是這樣!
tet的預告片、之如“惡魔女孩”等的病毒營銷短片,其點選量都不是teoer可比,此外它的病毒小遊戲、病毒網站等,就說“科頓-馬庫斯牧師的驅魔日誌”偽紀錄部落格,甚至要熱過teoer的官網一大截。
所以這場爭鬥現在還涉及到另一個層面,宣傳的比拼!
這會是一場新媒體戰勝傳統媒體的經典,還是一場傳統媒體力壓新媒體的典範?
而結果勢必將會影響深遠,如果是前者獲勝,它將立即影響整個電影發行營銷體系,影響學院裡的教科書,影響觀眾們未來選擇電影的主要方式;如果是後者獲勝,則說明新媒體要上位還不是時候。
網際網路vs傳統
影片網站vs電視廣告、影院廣告
病毒短片vs正式預告片
新興社交網站vs報紙雜誌
傳播vs接收
獨立片vs好萊塢
獨立電影公司vs主流巨頭
……
這是一場驅魔之爭,這不只是一場驅魔之爭,在21世紀這個新時代,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整個世界,電影業呢?沒有傳媒集團做靠山的獨立公司獅門影業,能否倚仗網際網路的力量,去和好萊塢主流巨頭一爭高低?
偽紀錄片-舊片重製,能否正式宣告晉升為一個新的電影型別?
《驅魔錄影》,能否創造真正震驚世界的商業奇蹟?
尤尼克-庫勒,能否證實自己的天才之名?
《艾米麗-羅斯的驅魔》:3072家影院,製片費1930萬,45%新鮮度,發行商sony
《驅魔錄影》:2110家影院,製片費45萬,91%新鮮度,發行商lions
《驅魔人外傳》:550家影院,製片費3000萬,30%新鮮度,發行商wb
當2005年6月3日到來,大量的觀眾湧進影院午夜場,北美大陸的夜空籠罩著一片驅魔聲!
驅魔之爭,開戰!